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且行且吟”郑忠如斯说之189 反思与总结

时间:2020/1/14 15:36:16  来源:江海子 新意象水墨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成功的那一瞬间,而是回头看,那段漆黑看似没有尽头、苦苦摸索的过程”,读罢,默然无语,面壁思虑……


  当年高考落第,迫不得已投笔从戎,1979年入伍,部队冻结提干,都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的士兵”,当排长都没门,空有万丈豪情,生不逢时,奈何?问苍茫大地,路在何方?一片茫然,出身寒门,一无所恃,一无所有,只有能吃苦,爱较劲,不服输的心气。

1981年郑忠于广州石榴岗海军疗养院

  一,顾首回眸,靠船下篙,目光短浅中,当兵时期还是做对了三件事:

  1,本职工作做的好,是一个称职的让领导放心的优秀潜水员。

  2,每天临池不辍,整整练了五年的《兰亭序》,读了5年的书,写了5年的日记,为后来的写作作了良好的铺垫。

  3,运动,跑了5年的越野,练了5年的功夫,从当兵时的一介书生成长为一个身手敏捷的搏击高手。

  这三者合而为一,为青年时期后叶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感动自己在“蒙昧时候”的直觉与执著,感谢部队这座大融炉。

1988年毕业前夕,赴大西北采风,郑忠(左三)陈子青(右二)与从青海一路过来的房国成(右一)黄兴林(右二)卢建明(右一)在敦煌莫高窟门前不期而遇。

  二,是南通师专求学阶段,美术85思潮冲击了我们原有的观念,老师不知道怎么教,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我偏偏信了冯力老师一句话,三年做对了一桩事“画速写”,(每天不低于画3幅速写,风雨无阻)从画速写入手,熟练掌握了构图、黑白、疏密、虚实等关系的处理,一字通,百字遥。

  有句俗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听那些照本宣科,亦步亦趋的“好学生”每一门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无一专之技能,无融汇贯通之思想,那就只能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美术老师了。事后反思,潜水员的技能我都游刃有余,为什么画技不如人呢?无他,手不熟耳!学艺术是持久战,不在一朝一夕。技能输在起跑线上,惟勤能补拙。

1990年在工厂任设计师的南通市健美大赛75公斤级亚军郑忠。

  三,工厂时期也有3点:

  1,作为设计师,本职工作无懈可击,一个月的工作量我10天就完成了,并且完成的很好,让领导满意,工作之余大部分的时间用于艺术的实践与摸索。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我悄悄的成长。

  2,业余研究工艺,融入绘画,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这一点是上苍对我的恩赐,工厂给我的艺术探索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实验室。美术融入工艺,恶补染整知识,克服重重困难、人为阻碍,获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国家科委颁发的发明金奖。这为今后的艺术道路提供了无尽的滋养。郑忠艺术也将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成功典型的个案。

  3,1993年经济体制改革,下海“泅渡”,从书生意气的工程师思维模式转换到经营者的方式,这是挑战与机遇。而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你经历了委屈、无奈与心酸。最终你走出了自我!脱胎换骨。

  四,又一轮更大的挑战扑面而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学业完成回来正是“撸起袖子加油干”意气风发的最好时机,却遭遇“前辈艺术家们”的妒火中烧,江苏省版画院的集体封杀,让你领略“道不行乘浮桴于海”,此处不留人 自有留人处,杀开一条血路。走向国际画坛。

  五,祸不单行,观澜湖的遭遇,让你痛定思痛,“极限挑战”,另辟蹊径,华丽转身,从版画家到水墨画家。

  六,船破偏遇顶头浪,家乡523文化艺术园的离奇遭遇让你作困兽犹斗,“守住生命的最底线”,余解衣盘礴,闭门造车,寒暑未尝轻出,庶几与世隔绝,十年磨一剑,及锋试身手,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七,再度北漂,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沙鸥。

新华社《收藏投资导刊》遴选郑忠水墨作品《海韵系列》作封面。

  “生活就是学会接受某些难以接受的磨难,使它最终变成对我们有意义的事。”此话甚合我意,好像这半辈子人生兵、学、工、商、艺一路走来,坎坎坷坷,跌跌绊绊,就从来没有顺过?再一转思,上天一开始给我出了些貌似难解的题,我沉住气,扼住命运的音喉,水来土掩 兵至将挡,条分缕析,层层递进,初心不改,屡败屡战,终于转危为安,柳暗花明,一唱三叹!转之又转,天外有天,这是大顺之境啊!


  阿弥陀佛!感谢这篇文章给我带来的反思与总结。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