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炼冶铜华——中国古代铜镜展”亮相上海

时间:2019/12/5 12:10:34  来源:收藏快报 记者王国良、通讯员刘航宁、庞文平、梁晶晶

东周四山纹铜镜 洛阳博物馆藏

  共呈现河南多家博物馆机构珍藏精品铜镜114件,其中部分系首次向公众展示

  近日,“炼冶铜华——中国古代铜镜展”亮相上海市奉贤博物馆,共展出河南多家博物馆机构珍藏的114枚历代精品铜镜,其中一部分系首次向公众展示。

  铜镜是古代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物。中国铜镜在生活中使用,最早考古资料出现在距今约4000年前后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古人制镜既注重实用性,又兼具美观性,镜面光亮可以照容,背面纹饰赏心悦目。不同的时代制作工艺和纹饰有所不同,在悠久的历史中为后人留下各式各样的铜镜。此次展览以时代为轴线,展品时间跨度自东周至民国两千多年,包含洛阳博物馆、安阳博物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博物馆等单位馆藏品。

  在“东周至战国时期的铜镜”部分,共展出4件铜镜。先秦时期拥有青铜器制作和发展的鼎盛阶段,从现有资料来看,铜镜出土遍及多个省份,制作精美,类型丰富,有素镜类、山字镜类、蟠螭纹镜类、禽兽纹镜类等。如此次展出的战国透雕龙凤纹铜方镜颇为引人瞩目,是洛阳博物馆的藏品。该镜长11.2、宽11、厚0.4厘米。据专家介绍,该铜镜纹样以透雕和不透雕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内区的主题纹样是四只弓身、尾呈S状的龙凤纹,其张口做前伸状,尾与外区相连。铜镜上的纹样较为粗犷,与战国时期流行的纹样风格相同。作为战国时期出现的铜镜,透雕镜在历史上流传时间较短,到两汉时期已基本绝迹,是中国铜镜中的瑰宝。

  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出土数量之大,几乎无有能与之匹敌的时代。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商品化程度加深,使用更普及更生活化。此次展览“汉代的铜镜”部分,共展出40件铜镜,包括汉代七乳四神镜、新莽时期四兽规矩纹铜镜、西汉清白连弧镜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延续东汉晚期制镜手工业衰落的状态。直至北朝晚期,铜镜制作开始有了新的迹象。出现的新镜型不多,主要沿袭汉镜的样式。这时铜镜的种类不多,类型集中,创新极少,神兽镜、铭文镜、四叶纹镜等类型的铜镜居多。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铜镜”单元,就将有包括三国时期四叶鸾凤铜镜在内的9件珍品呈现。

  隋唐是中国铜镜继汉代之后又一个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铜镜镜背装饰手法一改汉代铜镜偏重的神话模式,注重自由写实或故事模式。尤其是唐高宗以后,铜镜装饰出现新形式、新题材、新风格,并发展成熟。装饰形式多样,自由活泼,装饰纹样更显得雍容华贵、格调优雅、丰满柔和。至晚唐、五代时期,铜镜制作急剧衰退,无论造型、纹饰、技法都与前一时期迥然不同,完全失去了盛唐铜镜富丽堂皇、千姿百态的风格,主题纹样简单粗放,盛行含有宗教趣旨的纹饰。在展览“隋唐时期的铜镜”单元,将呈现唐代银壳鎏金菱花铜镜、唐代双鹊盘龙月宫镜以及唐代雀绕花枝铜镜等26件精品。

  宋代以后的铜镜已全无盛唐气象,成为中国铜镜走向衰落的开始。宋代铜镜一般胎质较薄,纹饰的表现手法多采用细致入微的细线浅雕;金代铜镜虽有不少模仿汉唐宋铜镜,亦有精致之作,但铸造技艺相对较为笨重粗糙;元以后,铜镜制作更加粗略,至明代多以素面或加吉语为纹的铜镜,其后逐渐被玻璃镜取代。在此次展出的“宋代以后的铜镜”单元就展示了35件铜镜,其中不乏宋代亚字形花草铜镜、金代菱花形双鱼铜镜等精品。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2月5日。

西汉清白连弧镜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