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德艺双馨艺术家朱明德作品赏析

时间:2019/11/15 11:10:42  来源:中国艺术收藏网

  依仁游艺 寄情于画

  ——读明德“鱼”之画作

  李建盛(研究员、青年美学家)

  朱明德在水产部门工作过十三年,对鱼有一种精细的观察和特殊的感情。这种特殊的感情一直到他离开水产部门后多年还旧情缱绻,不能忘怀。于是他不断地把鱼之态、鱼之情以及鱼之思“写”了下来,把一种充满灵性的实体性的生物变成了另一种富有意味的直观性的画。

  于丹序

  《鱼之乐》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选择,叫做情有独钟。明德兄画鱼,就是如此。

  进到他的画展,如同一步掉进大鱼池,一尾尾活泼泼的游鱼扑愣愣在身边搅起涟漪:剪一朵赤霞红,遇见一抹宝石蓝,两条鲜亮小鱼或呢喃谈情爱,或爽朗论友谊,笔墨一转一凝神,令观者莞尔。也有大片游鱼排山倒海直下江湖,铺天盖地全是生命气象,抑或首尾相连,音循律动,生生不息……

  《咏兴》

  真正爱鱼的人,必定有着天真简朴的心,崇尚自由,不慕荣利,江河湖海,一团烂漫就寄托了毕生怀抱。我没问过明德兄画鱼的起缘,因为我能想见庄子在《秋水》中描绘的那个场景,而明德兄的回答必定同庄子一样。

  庄子与惠子同游于濠梁之上,见游鱼从容,不禁啧啧称道“鱼之乐”。惠子较劲反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灿然展颜:“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明德兄是个用画笔为鱼之乐代言的人,可见他的心,真是游于江海而得其乐了。

  会唱歌的鱼

  董秉山

  观看朱明德画的鱼,让我想起多年前一个细雨霏霏的夏日,年少的我在一条生满青苔和垂柳的河边寻觅,黑绿色的河水不时泛起一片片白亮的气泡,引起我的好奇,影响了旁边一个戴着草帽垂钓的大人,他为了支开我,说那些气泡是鱼在唱歌,要走得远远的才能听见。

  我一直以为,我听见过鱼的歌唱,欣赏朱明德水墨画出来的鱼,这个念头再次浮现。我浏览着一幅幅倾注作者情感和心愿的画面,体会着它的意味,印证着自己的感觉,不期然,联想和想象油然而生——游动的鱼群一下子闯入我记忆深处,刹时,空白的脑海里满是鱼划出的线条和线条勾出的鱼,相互缠绕着追逐着啸叫着,沉潜、飞跃,一滴滴浓墨点染的鱼的眼睛,好像密集的雨点,噗噗落入浮土,溅起袅袅烟尘,幻化为淋漓明亮的音符,组合成鸡鸣鸟啼——这是一群鱼吗?分明是流动的线条、漆黑的墨点构成的一串串音符,在我的脑海里低吟高吭着鱼的合唱。

  

  画出唱歌的鱼的作者,也是有鱼会唱歌的记忆吧,所以才在画面上流露出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鲜活,这个揣测的准确性可以搁置一边,但画中的鱼们在说话,在商议“鱼国”大事,则已由画中的题目明示,其实,不必拘泥作者的意图乃至题跋,一幅画作完成之后便已有了自己的生命,它会自己“说话”,表情达意。观赏者根据自己的视角和经验得出与作者意图不一致甚至相反的诠释也是屡见不鲜。

  

  朱明德的鱼,刺激了我的美好记忆,让我重温童年美梦,神游夏日的河岸,垂柳依依,牛毛细雨。美的享受,正是艺术的功能。

  会唱歌的鱼是生动的鱼,让构图充满生气是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生花之笔。我说不准怎样画才能更好,我喜欢感觉那份让我激动不安的强烈——跃出水面的鱼居然肥硕、憨态可掬(“天高任鸟飞”);力争上游的鱼“瘦”得如刀似剑,却“衣带渐宽终不悔”,依旧勇往直前;“寻觅”者寻寻觅觅;“突围”者奋力拼搏。颤微微的律动感抢入眼帘,蓬勃生机跃然纸上。也有“情依依”“好伙伴”的恬静与安详。粗看,动静参照,动者愈动,静者愈静,细看,竟然又好像分不出哪里是动哪里是静了,善哉!

  

  生气勃勃来自生活,来自生活之树常青的信念。绘画是画家喜怒哀乐的载体,是画家所思所感所愿纠结不去、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抒发。对比,艺术评论家熊秉明在《看蒙娜丽莎看》中是这样表述的:“画家把对象视为活泼的、有生意的对话者、灵犀相通的同游者。”画家借对象抒发胸中的情感,与对象同呼吸、共命运。

  上世纪70年代,离开黄河边上的小村庄,朱明德一路走去、马不停蹄,他渴望大的世界,故乡把他许给新的生活。从此,故乡成了他心中的惦念,融入他的梦幻,流出他的笔端。他用文字留下故园人影,他的线条和颜色饱含了对故乡山水草木的依依情愫。这样说,是因为我从他的散文里了解了他的情感走向,所以他笔下的鱼活泼向上、温润敞亮,洋溢着伊洛二水的滋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