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襄阳文物瑰宝之漆器

时间:2019/10/20 22:19:35  来源:行行摄摄看世界

  漆器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应用十分广泛的物品,胎质以木胎为主,有少量竹、皮革、匏(葫芦)、夹纻、复合胎,甚至铜胎,器表一般髹黑漆,部分于黑漆地上用红漆或加红、黄、银白等彩绘几何、动植物、人物故事图案。考古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漆器即已使用,战国时期更加发达,尤其是楚国漆器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汉代作为日用器具普遍使用,唐宋以后渐趋衰落。

  本区较早时期的漆器基本出土于墓葬中,由于漆器的有机质特性,加上土壤的酸性特点和墓葬防腐措施不力,使得漆器出土时胎体大多腐朽,仅余漆皮,保存相对较好者少见,目前主要发现于枣阳九连墩、老河口安岗及高新区邓城附近几处墓地的战国墓葬中,并且都是典型的楚文化器物,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楚国高、中、低级贵族及庶民漆器的使用状况。其中以枣阳九连墩楚墓漆器最为典型。

  枣阳九连墩两座战国楚墓虽因地下水位升降造成部分漆器收缩变形,但仍有相当部分漆器保存较好,有的还十分完整。两墓共出土漆器近千件,涉及祭器、乐器、燕器、兵器、车马器、工具、葬仪用品、竹简等当时楚高级贵族使用的所有门类,可谓楚漆器的集大成者,除极少量器物外,器表几乎全部彩绘纹饰,各类器物都有不少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祭器是主要的礼仪用器,包括升鼎、簋、簠、敦、盒、壶、尊、鉴、豆、缶、勺、瓒、俎等。其中1件龙蛇座花瓣盘漆豆造型独特,立身侧视龙首衔蛇,顶托16莲瓣盘身,全器彩绘鳞片、羽毛、凤首龙身蛇尾双足神兽,布局严谨,繁而不乱,色彩调配合理,装饰效果突出,体现了实用与观赏的完美统一。2件圆盒整器全浮雕或器盖浮雕、器身绘画,运用四分对称布局,浮雕盘龙、凤衔蛇图案,将楚人的好恶观念通过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出来。

  乐器种类较多,有建鼓、有柄鼓、扁鼓、虎座鸟架鼓、瑟、十弦琴、笙、篪、排箫等,虎座鸟架鼓、透雕动物座屏、十弦琴较为突出。虎座鸟架鼓除主体同其他楚墓所出均由两虎、两鸟、一鼓构成外,还附加六蛇缠绕座和2件前足抱鼓、后足立起作回首状、憨态可掬的小虎,大虎、小虎、鸟、鼓框彩绘羽毛、鳞片、卷云、菱形、圆圈等纹。鼓皮一面为简洁的卷云、虎纹;另一面则主题内容丰富,表现方法多样,内容有龙、凤、蛇、鸟、鹿、豪猪、人面兽、鸟首人身兽等多种、多个动物,且大小、神态各异,还有人物持矛、摆舞、采摘等图象,人物、动物间点缀阔叶树、松枝等植物,既有日常生活场景的展现,也有主观思想的反映,是一幅难得的艺术画卷。2件动物座屏均在长53、宽14厘米的长方形框内以五根立柱为依托,基本呈前后、左右对称式采用透雕、浮雕、圆雕技法雕刻10龙、4凤、4鸟、4鹿、8蛇、2蛙等动物,工艺精湛,连细如针尖的鹿角都能雕刻成形,画面生动传神,展现了各种动物相互争斗的场面,是集雕刻技术与表现艺术于一身的精品。十弦琴琴身浮雕,以4组前后相接的牛首蛇身、牛首鸟身龙衔蛇为主题,间以蜥蜴形龙,空隙部位彩绘几何纹,尾板顶面彩绘人物、龙、凤纹,侧面彩绘架车出行、采摘果实、猎杀动物、翘手舞蹈图案及单独的龙、凤纹等,线条纤细、简练,达到了立体与平面表现手法的完美统一。

  兵器主要发现于一号墓,二号墓少量,包括大量内木外竹、个别内铜外竹的复合兵器杆、木剑盒、竹或木弓、木铜复合器弩,皮盾、箭箙、人甲、马甲等。朱漆彩画弩最有特点,二墓共出5件,均由漆木弩臂与铜弩机构成,臂两面中部以朱漆彩绘纹饰或彩画装饰。一号墓出4件,1件为卷云图案,另3件为漆画,或人坐马车弯弓射猎,或人持长矛击杀狂奔的鹿、野猪、老虎等猎物,或人物出行、练气、舞剑、习射;二号墓出1件,造型十分精致,木臂后部两面浅雕鱼形,尾端浮雕成飞鸟回首状,弩机下侧的曲片前端浮雕成鸟喙形,臂上漆绘多组画面,内容涉及出行、射猎,绘画手法与一号墓的过于规整不同,其写意性更强,人物、动物神态十分生动逼真,表现出了很高的技艺。

  葬仪用品较多,有代替生前服务者形象的各类木俑,木俑身上甚至披穿丝织衣服,有的腰配木剑;有引领工具主要是铜、铁主器的木柄,以及个别迄今最早的划线用木曲尺。葬仪用品较多,有代替生前服务者形象的各类木俑,木俑身上甚至披穿丝织衣服,有的腰配木剑;有引领主人灵魂升天或护卫主人尸身的组合木雕虎座飞鸟、回首卧伏的梅花鹿、头插鹿角的木制镇墓兽、树根雕制的多头辟邪等楚墓特有器物,展现了楚人的巫术思想。而近1400支竹简是目前楚墓出土数量最多的一批,他们以14~19根为一组,背面四周黑漆绘制完整的组合云纹,并有编联痕迹,长短同过去出土的书简一致,但正面又无文字,给人留下了许多猜测:或是竹简,或是悬挂于门或车上的帘子,或是置于几案上的垫子,这也许是个永久的谜团。老河口安岗两座战国楚墓出土的漆器数量尽管相对较少,但其门类也较全,有常见的乐器瑟,燕器盒、豆、耳杯、几、案、镜,兵器戈、矛杆及弩,车马器构件,葬仪用品俑、双龙座屏及竹简等。其中一面铜镜背面黑漆地红漆线绘对凤纹,黄彩填色;木弩虽装饰素雅,但却是本区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1件弩;双龙座屏为透雕对称双龙衔蛇形象,造型匀称,楚墓独有;一号墓出竹简23支,墨书文字,是记载下葬物品的清单,为我市迄今惟一可见的文字简。邓城附近战国楚墓所出漆器不多,且同墓不超过10件,多为日常所用的耳杯、豆、盒、俎,少量祭器敦、簠、壶,乐器瑟、虎座鸟架鼓、笙,兵器戈杆、剑盒、弓、盾,车马器伞,葬仪用品镇墓兽,制作一般,大部分只是表面髹黑漆,少量绘简单的几何纹饰。代表了楚下层贵族和庶民的生活面貌。秦汉时期本是漆器继续发展的时期,本省在荆州、云梦、随州等地都出土有保存较好的漆器,但本区发现的基本上只有腐烂后残存的漆皮。汉以后的漆器较少,樊城长虹南路一座东晋墓葬内发现了3件胎体腐烂但形状及体外贴金铜箍仍存的奁、盒;唐宋时期尽管文献记载襄阳漆器较为著名,且有“库路真”作为贡品上达朝廷,但惜无实物发现;明清时期主要是漆木家具和小型梳妆盒之类的传世品留存。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