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抗击帝国主义经济掠夺的实物“四川卢比”

时间:2019/10/19 13:31:37  来源:收藏快报 陈璟/安徽安庆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5月28日,以英、美、法、德、俄、日、意、奥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大清帝国的武装侵略战争,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对大清帝国进行疯狂掠夺。津京一线驻防清军节节败退,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等王室贵胄西逃,北京城宣布彻底沦陷,八国联军在城内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无数珍宝惨遭劫掠。就连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在后来也承认:“大清帝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1901年9月7日,在帝国主义胁迫下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要求清政府须支付9.8亿两白银赔偿款;并为帝国主义各方设立使馆区;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和拆除防御工事等一系列侵犯主权条款,《辛丑条约》的签订极大地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自此完全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与此同时,远在川藏地区,英国殖民主义者气焰嚣张,在吞并印度地区后,为了在军事和经济上攫取更大利益,又以印度为基地,多次入侵西藏和川西地区。懦弱无能的清政府采取不抵抗的政策,英军直抵拉萨,迫使清政府同英方签订了《藏印条约》与《拉萨条约》。由于条约的签订,西藏门户洞开,英印商人可自由到西藏进行贸易活动。在双方互市中,英方为保持经济上的进一步渗透,遂将其东印度公司制造的卢比银币,由印缅地区源源不断大量输往藏地,几乎成了川藏地区的通行货币。印度卢比的广泛流通,严重破坏了川藏两地财政金融秩序,引起清政府一些上层人物的关注和不安。

  光绪三十一年(1905),四川总督锡良就此事上奏清廷,提出铸造仿照卢比的汉文银币,用以抵制印度卢比并充发藏饷的建议。清廷很快下谕,同意在四川银元局仿造印度卢比式样铸造新式银币,并由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具体负责。随后,在成都造币厂采办新式机器,开始大批量铸造仿照印度卢比形式的银币。

  图中所示之“四川卢比”,直径30.7毫米,重20克,现藏于中国钱币博物馆。此系官铸金质呈样币,即呈送清廷高层审定所用的样币,造型与流通的银质“四川卢比”如出一辙,成色赤黄,正面采用光绪皇帝载湉的侧面头像,背面省文仅铸“四川省造”四字,四周并饰花卉草叶纹。面值分别为一元、半元(五角)及四分之一元(二角五分)三种,计合清库平银三钱二分、一钱六分和八分。由于“印度卢比”正面铸有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头像和名字,背面为英文“一印度卢比”及铸造时间;“四川卢比”无论从重量或造型,都与“印度卢比”高度相似,再例如光绪帝的衣饰依然采用英女王的样式,大有仿铸之嫌;当然“四川卢比”也多有不同之处,例如因避清帝名讳,未铸其名,亦未见英文货币标识,在一定程度也可视作抵制英式货币的象征。同时,卢比的计量单位,与通行银质货币稍有不同,比较符合川藏地区的传统贸易活动的需要。

  四川卢比虽系专为川边藏区流通所铸,然未铸藏文。背面铸“四川省造”四字,也有特殊含义:其一,当时“川边”仍由四川代管,未正式升格为省,而铸币的发行有一定制度规定,只有行省才能铸币;其二,指明为四川省所辖藏区通行之货币,与西藏币相区别;其三,与赵尔丰稳定川边地区,巩固西藏领土完整,抗击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经济掠夺,加强与达赖喇嘛联络的总策略相呼应。“四川卢比”之名叫法颇多,时人习称“川铸卢比”“川卡”“藏洋”,甚至在西藏民间还称之为“赵尔丰钱”。银币在铸造完成后,随即大批运销打箭炉(今康定市)以西,推行到康藏地区,作为当地主要流通货币使用。因其成色纯正、工艺精美,深受当地商民欢迎。当地财政机构也采取相应措施,在税收中,只收四川卢比,不收印度卢比。“四川卢比”是中国最早官方铸造的人像银币,也是唯一铸有帝王头像的官方银币,其流通时间更是长达56年,是流通时间最长的少数民族地区铸币之一。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