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大铜章具收藏前景 建议首选重大题材

时间:2019/9/16 15:18:47  来源:中国集邮报 方翔

  大铜章是当代钱币文化的一个窗口。自古以来,“章”和“币”在文化上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它们都是通过雕铸艺术,对现实世界进行的一种艺术表现载体。通过大铜章这个窗口,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当代的钱币文化。

  “章”是从“币”中脱胎而来的,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章”没有面值,而后者则有。

  据史料记载,在西汉时已将五铢钱作为装饰图案铸于铜器上,象征富有;又将铸有吉语和纹饰的铜扣每日佩带在身上,用以辟邪。到后来,其所指范围越来越广,成为了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的载体。

  从目前的收藏投资市场来看,纪念章已经有了一定的收藏者,特别是大铜章更是成为了一个独特的门类。

  建议收藏重大题材铜章

  大铜章的题材相当广泛,有纪念类、庆典类、风景类、标志类、生肖类、艺术类、奖赏类,等等。纪念类的有“爱迪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老舍纪念章”等;风景类的有“黄山风光”、“大理三塔”、“天下第二泉”等;艺术类的有“敦煌飞天”等;奖赏类的有“运动会奖牌”、“奖学金纪念章”等。

  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选择重大题材的铜章作品。

  大铜章由于幅面较大,为设计师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设计师和工艺美术师的艺术才华和不同风格常常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同时,相比一般的纪念币和纪念章,大铜章体积大,雕刻师拥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他们精雕细刻的深厚功力得到了更为淋漓尽致地发挥。尤其是高浮雕技艺,只有在大铜章上才能充分展示出立体效果,而一般的纪念币和纪念章是很难见到这样的效果的。

  大铜章的发行量一般都很小,最多的发行量才5万枚,最少的发行量仅10枚。发行量越少,其收藏价值就越高。收藏爱好者一般应以发行量在500枚至1000枚之间的大铜章作为首选目标。

  由于大铜章不是国家法定货币,目前制造大铜章的单位较多。一些工艺水准低的厂家制造的大铜章不具备很高的收藏价值,收藏爱好者一定要挑选信誉较好的大城市的金属工艺厂家制作的大铜章,如上海造币厂、沈阳造币厂、上海锦元有限公司等。因为,名厂制作的大铜章,精雕细刻,质量较好,也最具收藏和投资价值。

  综观目前的大铜章收藏,专题化收藏无疑是一个方向。如第一轮高浮雕生肖大铜章的首枚系上海造币厂1998年虎年生肖大铜章,当时的发行价格仅为100元左右,目前每枚的市场成交价早已超过了1万元,缔造了铜章收藏市场的传奇。而2012龙年高浮雕大铜章,正面图案为“龙”的图腾形象,镌有篆体“辰”以及“DRAGON”英文字样;背面图案为腾龙戏珠造型,四周饰以翻腾的浪涛,镌有“龙”等字样。该铜章为黄铜材质,限量发行3000枚,由曾经获得2010年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全国硬币设计大奖一等奖的上币青年优秀设计师朱熙华设计并雕刻。

  大铜章中,尤其是高浮雕大铜章,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特有的艺术张力、表现力,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目前钱币市场中最有潜力的收藏品之一,从而受到广大集藏爱好者的关注。

  十二生肖与每个中国人血脉相连,深深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生肖题材为大家所喜闻乐见,因此生肖题材的大铜章尤其受到市场欢迎。

  除了生肖题材之外,名人系列大铜章也是许多收藏爱好者关注的焦点。像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大铜章,背面点缀着红色珐琅的火柴头十分抢眼,采用了比长方形,规格为8毫米×95毫米,这在加工上是比较困难的。

  对于收藏者来说,在平时应该常备一些参考书籍,比如《中国当代大铜章专题》等。该书作者系原上海造币厂厂长、上海造币厂钱币研究会理事长。该书收录了上海造币厂和沈阳造币厂最近十几年来制造的各类大铜章180枚(套),是当代大铜章精华的荟萃。

  拍场天价值得关注

  在2009年中国嘉德的秋拍中,“2009首届‘历代中国纸币展’纪念铜章”拍出了20160元,而其估价却只有1000元至2000元。2009年11月10日,历代中国纸币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上海造币有限公司为本次展览专门制作了纪念大金章、大银章、大铜章,图案设计首次采用纸币样式,来表现中国纸币的历史和价值,在中国钱币收藏史及纪念章制作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铜章正面“壹”代表中国历代纸钞自公元1024年官方发钞以来,第一次公开展现,正面左边椭圆内为著名的“千斯仓”古钞图案; 背面图案为天坛祈年殿。其中大铜章共铸有300枚,每枚附编号鉴定证书。

  在近年上海的一场春拍中,2006年上海造币厂铸造钱币大师马定祥诞生九十周年纪念大型铜章,估价500元至1000元,成交价为4370元。这套铜章限量发行315枚,其中黄铜100枚,编号216-315,此枚编号为242。

  在拍卖市场上拍出天价的铜章,在刚刚发售的时候,价格都只有几百元。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受到了收藏家的追捧。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