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华艺国际2019年春拍:郑板桥《竹石图》1851.5万元成交

时间:2019/8/11 15:18:32  来源:雅昌艺术网

  2019年8月10日晚,华艺国际25周年·2019春季拍卖会“物外——古代书画及文人书房”专场,在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二楼举槌,共推出165件拍品。郑板桥《竹石图》以600万起拍,经数十轮激烈争夺,最终1610万元落槌,以1851.5万元成交。

  郑板桥 竹石图 立轴?水墨纸本1763 年作 154×83 cm

  钤印:燮何力之有焉、乾隆东封书画史、歌吹古扬州

  题识:七十老人画竹石,石更崚嶒竹更直。乃知此老笔非凡,挺挺千寻之壁立。乾隆癸未,板桥郑燮。

  《竹石图》绘一峰突兀直峙,形态倔强孤傲,板桥善用直纵硬朗的笔锋勾勒湖石,石上稍以横皴侧扫,不施渲染,取苏轼丑石之态,熔铸成郑家之石,尽写石势之巉峻,骨气毕现。石侧数杆瘦竹,与石相侣。郑板桥所作之竹“冗繁消尽留清瘦”,删繁就简,以简驭繁,留下了最能表现墨竹神韵的简、瘦之形象。竹,意不在多,所谓“一两三支竹竿,四五六片竹叶”,反而特别强调表现竹的“真性情”、“真意气”。此幅,竹枝挺劲孤直,笔法瘦劲,一气呵成,水墨淋漓。布局疏密相间,以少胜多,具有“清癯雅脱”的独到意趣。竹枝多为静止状,一派“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之象,意欲颂其“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高尚品格。

  画面右侧以其独创“六分半”书题画诗一首:“七十老人画竹石,石更崚嶒竹更直。乃知此老笔非凡,挺挺千寻之壁立。”诗意与画面交相辉映,写来纵横跌宕,或楷或行,忽篆忽隶,诸体笔意兼备,舒展任意,厚朴潇洒,虽不拘一格,然狂奇中得意得趣。此作绘于乾隆癸未年(1763),彼时郑板桥已赋闲在乡近十年,曾经宦海的复杂不曾侵蚀其刚正不阿的人格,反倒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古稀之年的郑板桥,绘竹石之术更是愈发劲利,实可谓人愈老,竹愈直,石愈峭。

  郑板桥用印独具匠心,除了在选用印章数量、大小、位置上不拘一格外,更善于因情因画选用不同的印章,使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此幅《竹石图》借助其亲自篆刻的三方印:“燮何力之有焉”、“乾隆东封书画史”、“歌吹古扬州”,将自己的情怀和艺术追求更进一步地展现出来。

  郑板桥一身率真坦荡经历了宦海沉浮,虽有春风得意之时,如乾隆皇帝出巡山东,郑板桥曾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天子泰山封禅,常引以为豪,并自镌一印“乾隆东封书画史”;却也饱经官场的风霜,阅尽世态的炎凉,其在潍县做官时,关心百姓疾苦声,深受百姓拥戴,他倾力救灾,敢于担当,但一己之力无异于宦海一粟,为民放赈忤大吏而丢却乌纱。画面上所钤的另一方印“燮何力之有焉”正是表达了他那种无奈无助的心境。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正可概其平生。1753年,板桥辞官回扬州,重新以字画鬻艺为生,与书画同道往来,诗酒唱和,不亦乐乎。此时名声显赫的板桥,与二十年前落魄扬州时的情况大不一样,大家不仅对他推崇备至,且求字画者甚多。“歌吹古扬州”,化用杜牧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入印,巧妙地表达了辞官归乡后的悠然生活,以及豁达的心境。正如其初返扬州所作诗:“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

  为官期间,郑板桥曾自书付梓文集《小唱》《家书》《诗钞》《词钞》,并于去官归乡后,集友人为其所辑《题画》,合刊《板桥集》。《板桥集》中所附三十五方印章,或为郑板桥生前审定选刊。

  在郑板桥存世的画作中,画面精彩且署有年款并不多见,以往拍场现出,屡有奇价。此幅《竹石图》先后被收录于各类郑板桥的专集以及研究著述中,权威出版著录多达二十八次,卞孝萱、周积寅、党明放等郑板桥研究专家的著作中,对此作均有著录,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识者当重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