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唐宋时期木雕天王俑品赏

时间:2019/7/14 14:42:57  来源:收藏快报 何锦/湖南长沙

图1 唐代彩绘踏鬼天王木俑

  天王本是佛教中镇慑四方的护法神,多见于寺庙,作夸张的武士形象。不过古人相信灵魂不死,到冥间还会过同现实一样的生活,故常在墓中放置随葬品供死者使用;同时他们认为在阴间鬼怪横行,对死者构成威胁,为了驱邪避崇、震慑鬼怪、保护死者的灵魂不受侵犯、恐吓盗墓者,古人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在墓中放置包括天王俑在内的镇墓俑。

图2 北宋木雕天王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唐代彩绘踏鬼天王木俑”(图1),1973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216号墓出土,高86厘米。只见他身披盔甲,脚踏一只小鬼,浓眉倒立、双目圆瞪,左臂高高举起,仿佛正在怒斥着什么,动作和形象威风凛凛。他全身显现红、黄、白、绿、黑、紫等,色彩艳丽、斑斓如新。细看这位天王穿的是隋末唐初时期中原地区武将的服装,有甲胄、盘领、圆形绿色护镜,还有虎头披膊、齐膝战袍和红色的盔甲等,上面绘着牡丹花,甚至护镜、铠甲边缘以及长靴上还绘着鎏金边饰和花卉图案,使整个服装显得富丽堂皇。但他的头上没有戴战盔,而是把发髻梳到头顶,中间系了一根红带。耳朵后,有一双护耳,像羽翅一样高高竖起,非常特别。

  虽说他穿了一身中原武将的服装,但是裤腿和袖口上,不经意间露出的却是漂亮的西域特色花纹。中原和西域文化元素汇集在这位天王身上,显得和谐而又自然。天王面部眉峰上扬、双眼暴突,血盆大口中露出两排雪白而锐利的牙齿,唇边飞扬的黑色胡须和粉紫色的面部肌肉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其右脚踏着的那只小鬼,头戴小红帽,五官清晰,表情有些惊慌失措,从神态、色彩和动作上看,更加凸显出天王的威严。这尊雕像采用了浮雕和圆雕结合的雕刻手法,流畅的刀法和线条,一丝不苟的纹饰,使此木俑的形象非常生动,从而显示出唐朝时期中国高超的木雕技艺。

  定州市博物馆藏“北宋木雕天王像”(图2),1969年河北定州静志寺遗址塔基地宫出土,通高18.6、肩宽6.1厘米。其头束髻,戴发箍。面部前额凸起,双眉紧锁,怒目圆睁,正视前方,鼻梁隆起,双唇紧闭。颈筋绷出。胸腹袒露,腰系紧身箍带上挂于颈,右肩上耸,曲臂捉拳,右臂下垂,手托锏尾,锏身紧靠体侧,双臂上部着钏,腰束短裙,长带飘绕,双脚呈八字状站于木座之上。通身敷赭色,发际、须眉和睛目及裙边用黑彩,发箍、唇、臂钏、裙及锏涂朱。

  静志寺塔基地宫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用于安葬静志寺自北魏以来历代废塔秘藏的舍利。其坐北朝南,平面呈不规则方形。门为砖砌拱券式。四壁绘有彩色壁画,内容为梵王、帝释祭祀佛祖时的“天王像”“礼佛图”等画面。周围施砖砌斗拱。地宫门向南,上置一石雕歇山式屋顶。而此地出土的木雕天王像造型威武雄健,色彩鲜艳,不失为北宋初期木雕工艺品的代表作。

  浙江省博物馆藏“北宋金漆木雕天王像”(图3),1966年浙江瑞安仙岩寺慧光塔出土,身高11.4、座高1.5厘米。天王周身披甲胄,所涂金粉已多处剥落。左手托珠,右手执剑,脚踏云座,充分表现了天王的武勇风度。

  慧光塔在宋代称为仙岩寺塔,元代延祐年间始改为今名。塔作六面七层,每层三面有门。1966年底至1967年初,慧光塔发现了一批珍贵的佛经和宗教艺术品,共69件,除了三件为清康熙年间修塔时增入以外,其余都是北宋庆历三年(1043)以前的文物。而这件慧光塔内发现的木雕天王像,雕刻技法细腻玲珑,铠甲纹饰尚有唐代遗风,为我国民间雕塑工艺的杰作。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