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王铎临《阁帖》:如何玩转笔法、字法?

时间:2019/6/8 15:34:08  来源:书法入门号

  总第一五四五期;欢迎关注。

王铎临《阁帖》略窥

文/周利锋

  《阁帖》即《淳化阁帖》的简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幕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的字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

  《淳化阁帖》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第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第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第九、十卷为王献之书。

  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阁帖跋》曰:“宋太宗……淳化中,诏翰林侍书王著,以所购书,由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刻秘阁。赐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焉。后乃止不赐,故世尤贵之。”(关注@书法入门,获取更多有价值干货!)

  王铎(1592一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篙樵、十樵、石樵、云岩漫士等。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有“神笔王铎”之誉。明天启二年( 1622)进士,在明朝及南明曾历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次辅(副丞相)等职。入清后,授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清顺治九年(1652)病逝于孟津,享年61岁,赠太保,谧日“文安”。(关注@书法入门,获取更多有价值干货!)

  王铎的书法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主要得力干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各家,有坚实的“学古”功底,学古且能自出胸臆。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其“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关注@书法入门,获取更多有价值干货!)

王铎《秋兴八首》局部

(关注@书法入门,获取更多有价值干货!)

  王铎提倡崇古,但并不推崇形似,而要求像米芾那样解脱二王,铸造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一努力主要体现在他的立轴与高卷样式的临帖作品中。由于单字放大,王铎的书写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王铎井不是忠实于一点一画的临摹,有时甚至会顺着自己书写中的笔势改易原帖的草法,他的用笔和结构都已经自成一家,但却在通过对帖临摹中校正补充着自己。(关注@书法入门,获取更多有价值干货!)

王铎《秋兴八首》局部

(关注@书法入门,获取更多有价值干货!)

  他最用心的地方,首先是字组结构,其次则是进一步组织字组间的错落对比,协调整体章法的关系。虽然王铎提倡崇古,但是他所提倡的崇古,并非形学。(关注@书法入门,获取更多有价值干货!)

  他一再表示:“仿古不尽拟其形似也”,他也认为“书古之迹易,学晋之神,睦乎其后,愈写愈望洋”。这一认识,王铎有可能受到前辈董其昌的影响。董其昌在讨论临帖时,就主张“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当观其举止、笑语,真精神流露处”,并引庄子“目击而道存”作为根据。临帖实际上是创作源泉的发掘,此层积极意义的发现,开拓出一条临古出新之路。(关注@书法入门,获取更多有价值干货!)

  行草临《阁帖》卷是王铎49岁时所临,时在京师礼部右侍郎任上,同年九月即迁南京礼部尚书。计临王献之三帖(《廿九日帖》《鹅群帖》《江东帖》),虞世南(《饭千僧手疏》)、颜真卿(《鹿脯帖》)各一帖。(关注@书法入门,获取更多有价值干货!)

  虽系临古,而纯以自家笔法出之,笔力雄肆厚重,势峻意密。现以王铎临上献之《廿九日帖》、《鹅群帖》、临颜真卿《鹿脯帖》为例,对王铎临《阁帖))卷中的字作技法分析。(关注@书法入门,获取更多有价值干货!)

  从用笔上来看,王铎临《阁帖》主要呈现出几个特点。

  01.笔势连贯,书写轻松。

  原帖由于是拓本,并没有清晰的运笔轨迹,而王铎临写时掺入自已的理解,使行笔的轨迹更加清晰,并且常常把原帖中两个相邻而独立的字用笔势牵连起来,如图1“献之”二字、图2“不奉”二字,图3“匆匆”二字、图4“九日”二字,均是采取这种手法来临幕的。(关注@书法入门,获取更多有价值干货!)

图1

图2

图3

图4

  02.变圆转为方折。

  王铎笔法早年受“二王”的影响,笔势较为平和,行笔温润,他中年学习米芾后,笔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用笔多方折。我们从他临《阁帖》的作品来看,他常常将原帖中的圆转临为方折。如图5、图6中的“献”字和“监”字,原帖中是圆转笔法为主,但是王铎的临本中基本上都改为了方折用笔。(关注@书法入门,获取更多有价值干货!)

图5

图6

  从字形来看,王铎临《阁帖》呈现出两个特点。

  01 . 正欹多变,几字势多往左边倾斜。

  02.有意识放大或缩小原帖中的字,制造对比。

  如图7中原帖“阴”字的重心是往右边斜的,但是在王铎的笔下演绎成为往左斜。图7中的“寒”及图8中的“已损”二字都被处理成为往左斜。

图7

图8

  图9中原帖“献之自昨”的大小是一样的,但是在王铎笔下“献”“昨”二字放大,而”之、“白”二字却缩小。图10中原帖中“不奉”两个字的大小是差不多的,王铎笔下的“不”‘字明显缩小很多。(关注@书法入门,获取更多有价值干货!)

图9

图10

  王铎临《阁帖》在章法上主要表现为字组的感觉明显,行轴线摆动强烈,图11中原帖中字组的感觉不明显,也无轴线摆动,但是上铎的临本可以分为“廿九”、”献之”、“自昨”三个字组,且行轴线摆动强烈。

图11

  图12原帖同样没有摆动和章法的变化,但是它在王铎的临本中可以分为“体中复”和“何”两组,有了非常明显的字组概念。(关注@书法入门,获取更多有价值干货!)

图12

  在王铎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常能见到因涨墨而造成一个字笔画之间的粘合,有时笔画之间的空间完全被墨晕没,由于笔蓄墨很多,墨在字中间晕开,使字的边缘呈不规则状,就仿佛在刻章时由于快速运刀所致的不期然的崩裂效果。

  在临《阁帖》中,他同样大胆运用“涨墨”,如图13、图14。

图13

图14

  从王铎的临本来看,王铎临《阁帖》也总是或多或少地将米芾的行书风格植入其中,使得作品神采焕发。

  王铎从张芝、王献之、米芾、王筠与唐代柳公权、褚遂良、虞世南诸家的作品中体悟到用笔转换之法,并通过行书与草书的相杂运用,制造书写速度、轻重、连断、大小、方圆、横纵、松紧、转折、正敬、虚实等节奏变化,从而满足观众的视觉期待。(关注@书法入门,获取更多有价值干货!)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