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太美了!《太平有象——明清牙雕艺术展》开展

时间:2019/4/17 14:14:44  来源:四川在线  记者吴晓铃

  4月16日,《太平有象——明清牙雕艺术展》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展。展览展出了来自东莞市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6家收藏单位的百余件套象牙制品及牙雕珍品。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厅布置极为雅致。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明清中国的房舍厅堂之中,文人雅士、闺秀女子的生活;此后,一位欧洲女士则手执香扇,带人穿越至中西贸易繁荣时期,西方绅士淑女的生活场景。走入这个展览,就如同走进了一个精工巧艺、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时代。

  古蜀象祭,金沙曾出土数以吨计的象牙

  据介绍,本次展览是继《玉汇金沙——夏商时期玉文化特展》、《金色记忆——中国14世纪前出土金器特展》之后的又一个以金沙出土文物材质为主题的展览,将带领观众领略巧夺天工的中国牙雕工艺之美。

  考古资料表明,金沙遗址埋藏着数以吨计的象牙,在世界上同一时期遗址中最为密集。这里出土的一件肩扛象牙纹玉璋,也让人能溯洄至3000多年前植被繁茂、水网密闭的成都平原,联想到当时的古蜀人用这些珍贵的象牙祭祀山川神灵的场景。

  当遥远的西南内陆将象牙视为神圣祭品之时,在商周时期的中原,象牙则是贵族彰显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变迁,象牙制品逐渐从王公贵族的专属走入富庶百姓的家中,并于明清时期发展至巅峰,演变出了千变万化、包罗万象的艺术品。本次展览精选的牙雕珍品,便来自这一牙雕工艺“集大成”的时代,因此,“精”与“美”可以说是它的核心关键词。

  精工巧艺,劈出比头发还细的象牙丝

  “劈丝”是刺绣中的精湛技法,而牙雕技艺中也有一项同名的失传技艺,制作出的成品是比头发丝还细的象牙丝,显示出玲珑剔透的效果。

  本次展览中就有这样一件“象牙劈丝透雕人物徽章纹折扇”,以细密的象牙丝为背景,其上再浮雕农耕、商贸、官吏等场景。这把扇子的提供单位——东莞市博物馆的保管部主任杨晓东表示,这也是他给观众的“首推”展品:“它的工艺和布局都令人赞叹,繁密而不繁琐,是当时广东制扇工艺最高水平的代表之一。”

  失传的“劈丝”工艺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赞叹与遗憾,但有一种工艺可与之媲美的牙雕珍品却一直传承至今——鬼工球,又称同心球,因其工艺“鬼斧神工”而得名。展览展出的“象牙雕龙纹鬼工球”,完美地汇集了牙雕所有技法之大成,它由一块完整的象牙雕琢而成,层层相套,每一层又可自由转动,是清人室内陈设的珍贵摆件。

  量材就质,展出“翠玉白菜”同款牙雕

  量材就质,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大特色,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翠玉白菜便是因为这种工匠的“俏色”巧思而扬名海外。本次展览中也有这样一棵巧妙的象牙雕白菜,它的菜叶层层叠叠,其上依附着瓢虫、蝈蝈、雏菊,雕刻刀法娴熟细腻,其写实的风格与翠玉白菜如出一辙。

  据介绍,白菜谐音“百财”或“摆财”,蝈蝈则寓意人丁兴旺,寄托了古人的美好夙愿,是清代常见的雕刻题材。

  方寸玲珑,一把扇子折叠两百位人物

  当象牙与繁复的色彩相结合,精雕彩绘之后又是另一番华丽的视觉盛宴。展览展出的一把“象牙雕描金人物双面象牙贴面人物折扇”,在约相当于成年人四个巴掌大的纸质扇面上,竟描绘着近两百位人物,他们的面部和手部均用极薄的象牙片贴成,只有半个小指甲盖的象牙脸上还细致地绘制了五官,衣料服饰则以丝绸织就,甚至连人物手持扇子上的花纹都清晰可见,亭阁、廊桥、花木穿插期间,构成了一幅庭院游乐的闲适景象。

  圆雕、浮雕、镂雕、编织、微雕等牙雕工匠们交叠运用的各种雕刻技法,赋予了本次展览展品独一无二的魅力,每一件都值得静观细赏。而展品上沉淀的时代印记,更是凝聚着中西交汇的审美意趣和艺术风尚。

  东风西渐,风行海外的中国牙雕

  精湛的牙雕艺术品,在17至19世纪这个中国海外贸易走向蓬勃的时代,用“中国趣味”与“中国技艺”,“征服”了当时的欧美世界,风行海外,成为了上流社会竞相追捧的对象。正如美国游客奥斯蒙德蒂法尼在1844年所说:“在我看到这项中国技艺之前,我不能想象象牙原来可以变得那么柔软,匠人使用锋利的刀具,他们子传父艺,真是太完美了!”

  本次展览用一批种类丰富的外销牙雕艺术品,描绘出一幅“东风西渐”的艳丽画卷。这其中,有象牙七巧板、九连环等富家子弟的玩具,也有名片盒、信插等名流绅士必不可少的物件,更有折扇、胸针等淑女的随身之物,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可见一斑。

  在这些外销艺术品上,既雕饰有花卉、庭院等传统的中式图案,也有天使、外国人物等西方元素,甚至有西方顾客为了标榜身份而专门定制的家族、公司徽章。它们都在展览中一一呈现,仿佛向观众讲述着漂洋过海的传奇经历。

  与象共生

  2006年,牙雕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欣赏牙雕的工艺与艺术之美的同时,关注大象保护这一全球性的课题。

  本次展览的公益支持单位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中国代表何建国表示:“牙雕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价值需珍视,雕刻技艺应当传承,而大象保护同时任重而道远。我国曾是象牙工艺品生产大国,如今领跑国际,率先颁布了象牙禁贸令,禁止象牙商业性买卖,积极引导牙雕行业的转型。这是在传承文化与技艺的同时践行生态文明建设。”

  因此,在整个展览的策划过程中,IFAW全程深度参与了本次展览的文本内容撰写、社教活动和讲座的主题策划及安排等工作。本次展览的“与象共生”篇章,就力图让博物馆展厅成为牙雕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栖息地和保护地的同时,与公众一同践行大象保护的道路,并向公众发出号召:拒绝象牙制品商业性贸易,牙雕文物之美,在博物馆欣赏就好。而展览开幕之后,由IFAW设计策划的“拯救小象EMMA”社教活动、《亚洲象的现状及保护》讲座等也都将陆续在金沙举行。

  据介绍,《太平有象——明清牙雕艺术展》将持续展出至6月23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