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人物 | 徐惠泉的墨彩世界

时间:2019/3/25 13:57:45  来源:艺加文投

《桃红又是一年春》

徐惠泉的墨彩世界

文 / 周京新

  当代画家如何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定位,这并非易事。面对混杂的信息和多元的诱惑,有志向的画家们都在寻找自己的突破口,力求冲出趋同的流行气场,以期望在“行风”横行的当下凸显自己的个性,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看似画家个人的命题,实质是我们这个时代艺术发展的命题,也是整个时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命题。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徐惠泉无疑是一个成熟而优秀的画家,他以抒情写意性的水墨重彩画法呈现于当代画坛,体现出了一种独特而鲜明的个性追求定位;一种有技术系统、有审美价值、有表现意义的绘画艺术语言选择。我欣赏这样的创作定位。

《惠风和畅》

  中国画的多元格局其实由来已久,在水墨与色彩这两个很具体的造型表现上早就有了多样化的呈现。就近现代写意画看,在相当一部分画家侧重水墨主体语言表现的同时,也有一部分画家在色彩运用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建树可嘉。林风眠先生将中国水墨和西方色彩的嫁接融合,可谓树立了中西结合的典范;张大千先生借鉴敦煌壁画的丰富色彩,开辟了中国写意山水画泼彩新气象;刘海粟先生将泼墨和泼彩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将中国写意山水画推向墨彩交融、酣畅淋漓新的境界。前辈大师们的探索和成就,为我们这些后来者提供了洋为中用、借古开今的有益参照。徐惠泉就是在墨彩写意表现方面成就突出的优秀画家之一。

  我之所以称徐惠泉的画为“墨彩世界”,是因为在他的画中总体呈现的是水墨氤氲气象。尽管惠泉的画色彩运用比较多,但隐含其中的仍是骨法用笔。从其早期的《荷塘清思》《春江花月》到近期的《花之梦》《文学家朱自清》等系列作品,都始终保持这种气息。画中的人物景具都以墨线勾写,皴擦顿挫,爽利明晰,再辅之以浑厚的石色,以色彩来丰润笔墨,以笔墨来彰显色彩,达到“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墨色相融互补的艺术效果。可以看出惠泉对于钱选、赵孟頫、文征明、仇英等古代大师墨彩方面的师法借鉴,画面整体呈现出端庄劲秀,淳厚而又不失灵动的艺术品质,隐约透出元人散淡工致的风姿。

《山居赏幽》

  惠泉笔下的线条颇具张力,他善于用墨线来营造动静相谐的统一空间。在不断的探索中,惠泉注重笔墨、关注生活,始终保持鲜活敏锐的水墨写线感觉,他将现实物象按照画面意境的需要加以线化处理,并结合自身性情,轻松自如地演绎出浓淡、疏密、曲直、粗细变幻丰富的网状线型语言。惠泉的线条总体呈显方主圆辅的势态,以顿挫、折叠、切割式的行笔来塑造物象,在看似无序的直、曲、横、斜线条错落交织的线网中,辅之以皴擦渲染,形成了颇具张力的画面节奏韵律,使人物与景具的造型关系呈现出一种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古典意韵的优雅美感。

  惠泉对于色彩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体会。他强调色彩的写意性,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工笔重彩有着很大的区别。惠泉善于运用复合色,使色彩在统一的基调中呈现微妙变化。如他的《清风世家》《清风缘》《花之梦》等大幅作品中,女子的衣衫、荷叶、丛竹、屏风等,在统一的色调中,白色有偏冷、偏暖、冷暖交融的微妙变化;红色有深红、浅红、红黄、红橙;绿色有深绿、浅绿、淡绿、墨绿等变化。他常常在造型结构处以金色复勾,似有若无地显现出一种光感,使得画面富丽而不艳俗,明快而不轻佻,厚重而不板滞。他将色当成墨来用,疏简处一色不施,浑厚处密不透风,以写意的手法施色布彩,而不是简单的平涂平抹。这使得惠泉的画面色感丰富,呈现出亦收亦放、亦张亦弛、亦刚亦柔、亦虚亦实、亦中亦西、亦古亦今的“墨彩世界”。

《温暖港湾》

  惠泉笔下的人物造型有着强烈的个性特征。画中少女婉约而靓丽,闲庭高士清静而雅致,山川景物安静而平和。在厚施薄染、线面交织的墨彩表现中,随意而不越法度,明丽而愈显沉厚,体现了吴地元、明绘画传统的涓涓滋养,流露出江南地域风韵清劲的审美趋向。

  徐惠泉的“墨彩世界”是他精心开辟的一方天地,在这方天地里,他经营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我相信,他的这一方天地里还会呈现出更新更美的、水墨与色彩的好故事、好风景来。

《风定池莲自在香》


林泉松风堪自洽
读徐惠泉高士题材人物组画

文 / 高萍

  高士图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经典样式,自魏晋始,直到明清,都是文人画家们争相传模和不断雕琢的对象。

  所谓“高士”,概指博学多才、心性高洁、超尘脱俗的士子高人。他们活跃在无数的史籍传记、诗词绘画、戏曲话本里,为一代代后学之人浓墨重彩地描述和传诵着。《后汉书·逸民传》序曰:“或隐居以求其志,或回避以全其道,或静己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或垢俗以动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汉魏以来的高士选择隐居是为了“求其志”,在繁乱的现世力求修得心灵的悠栖。到唐代隐逸之风的盛行和制举制度的提倡,导致了以高士为题的诗歌的大量涌现。《全唐诗》中含有“高士”的诗词百首有余,既有追忆魏晋竹林先贤,亦有思慕当时具名高士,但更多的描述并没有具体所指。这种对高士形象的泛化,使“高士”的内涵趋于外延,亦使高士题材的艺术形式变得更加多元。

《年年常自清》

  美术史上的高士形象十分广泛。不但描绘文人儒士、隐者逸客,也表现游方僧道、渔翁樵夫,更有高品位的仕女也常被纳入高士图的范畴。他们或相与交游、吟诗唱和,或听琴品茗、坐而论道,抑或师徒授受、奇文共赏等等雅好和举止,在千载之下的绘画中被反复描绘着。《宣和画谱》卷五《人物叙论》中,把高士题材的作品描述为:“精神有取于阿堵中,高逸可置之丘壑间者,又非议论之所能及,此画者有以造不言之妙也。”将高逸之士与山水丘壑联系在一起,以山林泉石的品质比拟高士的品格,与诗词一样有“托物言志”的意味。

  从现存的文献记录和视觉资料看,高士题材的绘画形式大致经历了四个显著的变化阶段。从商周到两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用使人物画多绘帝王将相和功臣烈女,画面主体只有人物写真,背景几乎空白;到了魏晋六朝,虽然画的仍是历史或现实中的高士,但画面出现了作为背景的植物,这些植物起到划分空间和装饰的作用,更有用自然景物去形容和暗示人物风采的功能,如顾恺之的《古贤荣启期夫子》。“谡谡如劲松下风”“濯濯若春月柳”,人物品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后来的高士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以后,艺术审美向哲思性转变,人们更向往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具体在画面中,高士形象不再具体,由实指变虚指,由此带来的变化还有人物主体的缩小,人物寓于山水间,对高士的具体面貌、服饰等不再深究,如马远的《秋江渔隐图》;元明高士图更是以大面积山水为主基调,局部有一位或多位高士,人物不再处于画面中心位置,也不再是主体部分,甚至只见山水,不见高士,如吴镇的《溪山高隐图》。

 《江清月近人》

  时至今日,高士绘画仍然是画者喜闻乐见的题材。虽然有学者认为高士图所裹挟的隐逸文化有逃避现实、推脱社会责任的倾向,不应得到提倡,但现今的人们面对城市的喧嚣和污染、面临生活的紧张和忙碌,他们焦躁的情绪需要宣泄和释放、心灵需要归整和平息,而与高士精神相关的绘画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舒缓的方式和空间。因此,越来越多的画者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借传统题材,而用新的手法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的“高士图”。

  由此我们看徐惠泉的高士题材人物组画:一派古意和氤氲墨气让人徜徉,画中人物举止基本沿袭魏晋高士的雅好,又因采用了仿古的绢本形式,纯用墨色的表现手法更是与高古的题材相映成辉;画面骨架般的水墨写线最为独特,如《何处秋风至》中衣纹用类似橛头钉的壮实描法竟能轻松写就,循环往复,交织成罕见的网状布局,线型稠密但运笔自然流畅,呈现变描为写、化静为动的运笔节奏,给人以畅快贯通的视觉感受;人物刻画更注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呈现,如《徒有羡鱼情》,绘一仕女,目视前方,似有所思,情感的流淌似乎停滞在这一瞬间,不囿于形的表现使观者能顺畅地透过表象洞悉到人物的心理,从而达到某种情感的共鸣;构图亦显轻松和新颖,区别于传统的近景或远景,画面采用中景构图,人与景各占一半但不死板,巧妙地运用山石林泉、烟云霞蔚来分割画面,使人物与景物相映成趣,创造一个可居、可游的泉林意境,让人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理想。

 《徒有羡鱼情》

  对于徐惠泉来说,对高士题材的借鉴和尝试正是对中国传统审美的当代挖掘。自小生长于吴门之地,受传统画学思想的熏陶,使他深明这一题材可待挖掘的价值。山水和人物画都是传统出身,又经历了西方写实造形的训练,这使他经过漫长的再造与融合的过程后,重又发现传统的灵光,亦或许是从这一题材中找到了某种与自己心灵契合的地方。他说:“题材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启发。”他不会斤斤于题材的准确性或故事的精确性,更重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方式在当下的借鉴和创造的可能。中国传统文学和绘画皆擅的“用典”,就是借用传统题材或图式作为自己表达情感的道具,“借他人之杯酒,浇我心中块垒”。道具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运用道具来表达自己的性情、抒发胸中的逸气,自娱,而后娱人。他视这种借鉴为一个尝试的过程,而这过程也将持续下去。

  有人评徐惠泉的人物画“延续数百年江南特有的文人习气,却不陈腐、不苍老、不衰颓,不像当下许多画家一样,故作传统状。”因为他知道唯“心”之不同而使世界异化,自身人品学识、心性志趣的修炼才是画面气韵生成的有效途径;若只肤浅地停留在传统的样式,则会使绘画失去生长的力度,更会使主体情志无途生发而窒息了艺术的创造力。徐惠泉似乎洞悉了这种危机,他通过实践不断证实中国式心物关系的优势,力求恢复几乎被遗忘的传统绘画精髓。因而,当他发现传统高士图所呈现的“林泉之形”时,并没有困囿于此,而是将其蕴含的“林泉之心”的要义持续抬升,尝试将心与物的关系更拉向主体一边,从而扫清绘画主体情志抒发的通路。

《空翠湿人衣》

  “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徐惠泉对高士、林泉的钟情,亦是从中获得了“自适”的快感和美感;所创高士图不仅为拟古意、寻古趣,更为寄林泉之志、追高士之格。他通过不懈的努力,让我们顿悟古人“贵夫画山水之本意”,亦让我们有幸目睹了这一传统题材在当今所焕发的生命力和彰显的文化自信。

《 一树红芳化作云》

艺术家介绍

徐惠泉

  江苏省苏州市人。现任江苏省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2014年作品《苏绣》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2009年《花之梦》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1994年《江南丝竹——榜妆台》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998年《四季之一——荷塘情思》获第四届全国工笔画展铜奖。作品《花之梦》《凤兮凤兮》等分获江苏省美展优秀奖(最高奖),1994年《春江花月》获第二届“枫叶奖”国际水墨画创作大赛金奖,《文学家朱自清》2012年入选江苏省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精品工程优秀奖。先后在北京、南京、台湾、香港、加拿大多伦多、美国纽约、日本东京、泰国曼谷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览。作品由中国美术馆等收藏。

  代表作品入选《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中国现代人物画全集》《中国工笔画全集》《20世纪中国绘画》等重要作品集;已出版个人专著、画集20余部。

关注我们,扫描或长按图片可自动识别二维码

  艺加文投是《现代快报》旗下的专业艺术机构。艺加文投《艺+周刊》是江苏最优质的艺术媒体、“艺加微拍”是江苏最具影响力的微拍、“艺加学院”是江苏最具公信力的培训机构。

联系我们

电话:025-84700315

025-58598196

邮箱:yjxdkb@126.com

地址:南京秦淮区正洪街18号东宇大厦13楼1304室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