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这位艺术家是这样和艾滋病斗争

时间:2018/12/16 10:18:32  来源:YOU成都

  坐在洁净明亮的咖啡店里,老杨平淡地说出自己已经准备好终身服药了。如今,按时服药就像定时闹钟,每天固定敲打他。

  老杨是一名艾滋病患者。

  策展人ARTWOCA说,“我和老杨聊完,总觉得应该做些什么。” 尖锐与平静、期望与忧虑、理性与感性,艾滋病带来的各种情绪催化着ARTWOCA在成都举办一场艾滋艺术展。

  ▲主题名为“你的所有我都爱”

  不只是ARTWOCA窥到其中的“美”,以及对人性的理解,实际上,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艾滋与艺术的爱欲纠缠从未止戈。

  1981年,艾滋病在美国纽约蔓延开来,这场传染性的瘟疫,疯狂肆虐,收割人命。

  艾滋使患者失去免疫力,任何细菌和病毒都成为致命威胁,但这没能杀死艺术。

  一些不幸感染艾滋病的艺术家,开始自觉表达一系列对于“死神”的恐惧、孤独与悲愤。

  比如,活跃于纽约的艺术家基思·哈林(Keith Haring)。

  ▲基思·哈林参与抗艾运动,1990年2月32岁的哈林死于艾滋病。

  另一位艺术家伊萨尔·帕特金(Izhar Patkin)在1981年的画作《除下现代贞操的遮羞布》(Unveiling of a Modern Chastity)被认为是最早的有关艾滋主题的艺术品。

  这件作品将疱疹变成了发红且凸起的斑点,这在令人厌恶的黄色画布上显得触目惊心。

  ▲伊萨尔·帕特金《除下现代贞操的遮羞布》,1981年,图片来源:ARTnews

  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的创作主题隐晦却情感深刻,他在《无题:完美的情人》(Untitled :Perfect Lovers)中设置两个的挂钟,因为电池电量不同,时钟同时走动,但停止的时间点却不相同。

  作品暗喻了一对罹患艾滋病的情侣,有着不同的生命时钟,艾滋驱驶分离更早的来临。

  ▲ 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无题(完美的情人)》,1987-1990年。在上海外滩美术馆9月开幕的“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个展中,亦展出了这件作品。图片来源:The Culture trip

  记录、抵抗、纪念,艺术家不断用作品去回应艾滋病带来的伤痛与思考。不可否认的是,艾滋病带来了重新“看待”疾病、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自然也引发了艺术的发生。

  ▲ “沉默=死亡”运动视觉符号,图片来源:Visual AIDS

  “艾滋不只是病,伟大的艺术确实诞生于面对疫情的愤怒、悲哀以及困惑。”对于艾滋本身而言,探索其背后的温情与复杂伦理,成为了所有艾滋艺术创作的基调。

  去年,ARTWOCA参与了好友确诊艾滋的整个过程,犹豫了很久之后,他在NU SPACE做了第一次艾滋艺术展。

  ARTWOCA希望往后的每一年,只要艾滋没有被攻克,他就做一场。

  今年,是他履行承诺的第二年。

  ▲ 现场艺术展空间

  进入ARTWOCA的艺术展,大片的珠串从空中悬挂下来,红白珠子隔着微光流淌在整个空间。

  ▲ 装置 Installation, 尺寸可变 Size Avariable, 2018

  现场的悬挂用了54750颗红色珠子,代表54750颗药,这是一位艾滋病人一生要吃的药量。

  当今,医学技术早已让艾滋病毒在人体内变得安分,但HIV是终生携带,需终身服药控制。

  这场展览的创作灵感正是来自于艾滋友人每天需要吃的3颗药。他假设一个人30岁感染艾滋,活到80岁,那么此人吃掉的药量是54750颗。

  艾滋病患吃的药往往会给个人的肾脏和肝脏带来极大的损害,所以护肝片、保健药又成为了常备药,5万颗并不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ARTWOCA和工作人员花费两天来布展,每串如血的珠子被细致地定位装置。

  瀑布一样的珠帘参差地分布在整个空间,有的直接连接地面,并分割出一块块的格局。

  除此之外,空间并无其它装置,ARTWOCA解释,他想将空间与想象还给参观者。

  这几十平的空间填充的是每位艾滋病患正在经历的一生:空荡,又让人难以喘息。

  空旷与挤压,呈现出审视者的眼光,冷静理性,温柔悲情。

  美之必须,ARTWOCA常挂于嘴边,在画廊工作的他格外注重空间的美感与韵律,这在展览的另一个装置也有所体现。

  断臂的维拉斯是常见的理想形态:美而不完全,但世上少有;断臂且破碎的维拉斯,不被歌颂的人间样式,充塞世界。

  维纳斯,依然端庄秀丽,肌肤丰腴,无法忽视她的美丽和魅力,也无法回避她的破碎。

  这些破碎,成渣的维拉斯或立于长桌,或碎在地面。

  这种敲碎来自人为,暗喻艾滋病人的人间遭遇。

  灵感源于一则新闻:广西的一位艾滋患者遭遇车祸入院,接诊的医生因为害怕感染,拒诊,在各种等待和转院中,这位病患最后救治太迟而截肢。

  艾滋病毒让患者的免疫力为零,而来自社会的歧视与不解,让其身体再次受到毁灭性打击。

  ARTWOCA身边患艾滋的朋友正在经历这一切,他无法给予任何安慰,这让他难受至无法不去表达。ARTWOCA说“面对这个社会正在发生的一切,我提供不了答案,还是希望现代技术能尽快发展起来,这样我明年就不用再办这个展了。”

  11月21号,白天还是展览的场地,入了夜,点上灯光就成为了一场音乐会。由合唱团吾恣举办的“Hey!—2018世界艾滋病日音乐会”正在集火空间里悄然进行。

  艺术家、诗人、演奏家赴约而来,正如ARTWOCA所说,他们都在用一种自己擅长的方式为社会理解艾滋做着努力。

  所有的艺术在那晚尝试着打破边界,缓缓相融。

  ▲ 图片来源:优幕摄制

  “吾恣”合唱团一共演唱了七首歌,伴随着现场钢琴的伴奏,一首轻柔的《绿岛小夜曲》作为开场,渐渐地拉开音乐会帷幕。

  十几位来自不同职业的男生,用人声织起各色音符,旋律在他们口中化成一条缠绵的丝巾,抚慰着着每一颗从夜色中奔来的心。

  ▲ 图片来源:优幕摄制

  现场特邀的诗人依乌、艺术家殷九龙、集火实验室联合创办人Judy在音乐会演唱间隙朗诵了多首诗歌。

  ▲ 图片来源:优幕摄制

  观众席位上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每个人身上都呈现出来一种感人的专注和静谧,连孩子在歌声响起时都不再随便奔跑了,趴在父亲的肩头安静地成为小小的聆听者。

  不知道他们是谁,但他们的存在,也让人确信,某些时刻,人类的情感相通。

  1991年,百老汇戏剧奖颁奖仪式上,视觉艾滋”(Visual AIDS)散发给明星和现场观众3000个红丝带,呼吁关注艾滋病患者,这一举动引起巨大轰动,百老汇剧院里几乎所有拿到红丝带的人都将其佩戴,红丝带从此在全世界流传开来,被世界艾滋病大会认可成为艾滋病防治的象征。

  2018年冬日的夜晚,轻盈的音乐裹挟着所有人的柔情从砖瓦和木梁中一点点透出去,地上的灯光带着破碎瓷器的皎洁倒映到了玻璃房顶,每一处亮光都成为了天上的一颗星星。

  展 览 · Exhibition

  2018世界艾滋病日艺术展

  2018.12.01—12.09

  集火空间

  成都青羊区东城拐角3号

  免费

  — THE END —

  编辑:圈圈 设计:陈霜奕

  图片来源:官方提供,优幕摄制网络,网络,圈圈

  封面来源:官方提供

  参考资料:

  艺术新闻中文版,TANC | 无法抹去的伤痕,艾滋病如何改变了美国当代艺术?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