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刘礼宾:金汤

时间:2018/12/10 12:03:32  来源:艺术中国

  把自己视为“造物主”,把自己视为“通道”,这是两类艺术家创作状态,创作方式也不相同。陈明强近期创作显然是后者。“造物主”无中生有,“通道”艺术家借力打力。在两者之间,还存在大量艺术家,基于表现对象进行户内或户外“写生”显然是其重要环节。

  陈明强最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是《国挺一号---机枪相机》(2007年)。创作这件作品时,他还处于中间状态。不过此时陈明强已经显然表现出近期创作的一些倾向:超负荷的体力脑力投入,物质转换的驾轻就熟,近乎苛刻的过程控制,“轻”、“重”之间的权衡把握。

  随后,作为青年艺术家的陈明强有两个转折点:对“物质转换”创作方法的怀疑;对“社会介入”创作方法的尝试和放弃。

  对于前者,陈明强意识到简单的物质替换仍然落入了旧有的创作俗套,还是在画素描,抄表象。对于后者,陈明强一方面发现了这种艺术创作方法的诉求和结果的某种不对应,另一方面和自己的创作状态不符。

  于是,陈明强放弃了“造型”和“社会介入”,选择了“随型”。

  陈明强居住在六环外的城乡交界处,随机发现他有感触的“造型物”现成品——铁栅栏、铁锅、手推三轮车、有纹理的铁板……将其带回工作室,进行“赋彩”。不过他用的不是画笔,是电焊枪。“钢条”在高温下融化。或者成为类似星星的亮点,或者变成液态的细流。在瞬间的灼热、闪亮之后,迅速凝固,附着于这些“造型物”。坚硬异常,暗潮蛰伏。 

  对工具的选择潜在着陈明强对生活状态的接纳。大量的教学行政工作之外,这种只要“有电就行”的创作方式,让他可以把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铁杵磨针”借助时间的积累。不过陈明强更像是集腋成裘——附着、附加、由点及面,类似“虫体”的钢液凝固物成为陈明强作品的最基本的视觉元素。弥漫开来,现成品之上,展厅之内。

  陈明强对“现成品”的选择,既有视觉形式的权衡,也有社会因素的考量。“选择”既是对以往“造型”创作方法的摒弃,这里的主动性潜在一种消极性;也是对“我看上了就是我的”的视觉能力的肯定,这里的消极性又潜在着一种主动性。

  一定程度上放弃经营、创作、构思,集中式的创作模式一旦破解,陈明强可以全身心地进入“过程”之中。从一点开始,不停地累加。在这个过程中,对物质生成过程的点滴体验都变得真实,陈明强不但释放了自己的感知,也打开了“现成品”,让其从局部开始生长。过程中,抑或最后,被层层封闭、层层叠加的“现成品”嘎吱作响,突然形变。统观整个过程,不仅是个体生命的呼喊,也是对所处环境的隐喻。

  固若金汤,金城沸池。“固”是期待,结果未必。陈明强严苛地构建着这座“城”,给出的最终感官体验却是“乌云压城城欲催”——表面绚丽、内里风化。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