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建造注定意味着破坏?探秘UCCA全新的生态分馆

时间:2018/12/9 16:13:39  来源:Frieze

  UCCA沙丘美术馆,北戴河

  “建造产生破坏;建造是导致当下混乱局面和全球生态瓦解的一部分原因,”北京OPEN建筑事务所的创始合伙人李虎说道,“通过这一项目,我想要探讨这个问题,是否建造就一定意味着破坏?它是否同时也意味着修复或者保护?”

  在距离北京300公里以外的东海岸,隐匿于北戴河海岸的沙丘之下,沙丘美术馆是北京著名的当代艺术机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的第一座分馆。沙丘美术馆于今年10月揭幕,占地面积930平方米,相比于UCCA位于北京798的8000平米的场馆(现正在升级改造中,由荷兰设计公司OMA主持设计)面积上小了很多。但是沙丘美术馆面积上的弱势,被它独有的特色所弥补。

  于吉,《Ta Jama—绿毛怪》展览现场,UCCA 沙丘美术馆,北戴河,2018

  这里的落成,并非是通过毁坏已有的沙丘来建造画廊,李虎说服他的客户——北戴河海岸度假村的大型乡村俱乐部开发商阿那亚,这一新的建筑可以埋在沙丘之下,以更好地保护沙丘生态。考虑到最初的客户需求,是打造一个壮观的艺术空间,让在这里的居住者可以观看海上日出,同时,享受早餐。李虎的设计最终让艺术高于美食:与UCCA进行长达5年的合作(OPEN之前与其合作过进行展览设计)也来自他的建议。

  在设计阶段,尚没有确定的合作艺术机构,这也给予了李虎和他的合作伙伴黄文菁创造各种空间可能性的自由,而无需受到策展需求的限制。这一项目的灵感源自人类早期居住的洞穴,在设计的布局中,沙丘美术馆外形介于奥克尼群岛新石器时代的居所——地下村社斯卡拉布雷(Skara Brae)以及身体内部器官图解。它的7个室内展厅相互连接,犹如一连串紧密相连的细胞;3个户外展厅,是这一建筑从外部唯一可见的部分(带有采光口和小型眺望台),它们将外界的大量的自然光引入相邻的展厅和咖啡厅。

  施工中的UCCA沙丘美术馆。

  如果说这一建筑形式复杂,那么它的建材却单一到令人惊讶。整个建筑结构,从2米深的地基到水磨石地面再到白墙,都是钢筋混凝土。由于临海(盐腐蚀混凝土的内部钢筋支撑结构)以及对建筑上沙丘堆积的承重考量,高级别的商用钢筋混凝土被选择用来打造这一项目。虽然李虎最初计划在建造完成后,用灰泥涂抹这一钢混结构,但他对于木质模架留下的粗糙质感倍感欣喜——由当地造船工人后裔的建筑工人打造,他决定让墙面裸露出来。

  “有机”一词,在对建筑的描述中是被过度使用的形容词,但是对于UCCA 沙丘美术馆,这一词汇恰如其分。让混凝土墙面上木质模架的痕迹可见,这一建筑之美从其自身的不完美中释放出来。打造模架的木匠们匠心独具:在一些墙面上,你可以看到木板不同的厚度——薄一些的木板在顶部,来包裹整个弧度面,厚一些的木板在底部用于建筑直向的伸展。这些标记记录了建造过程。最终落成的建筑静谧、释放着创意惊喜,但是它的墙面就如X光射线,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是如何、被谁创造的。“它不是完美的建筑,”李虎说道,“但对于我而言,它是完美的,因为不完美让它真实,你可以看见创造它的人的手。你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于建材的挣扎和纠结。”

  杨心广,《山们》,2018,展览现场,UCCA沙丘美术馆,北戴河,2018

  UCCA沙丘美术馆显然不是艺术界传统意义上的“白立方”空间。虽然它的内部墙体是清一色的白,但这里几乎没有一面墙是直的。这也让它,本质上,如果不搭建分区,是不可能来悬挂绘画或摄影作品的。沙丘美术馆对于UCCA策展团队而言既是一个新机会,也是挑战。“我不做不负责任的事,”李虎对于设计一个从一开始就没有确定的艺术机构介入的画廊这样说道。“我之前设计过博物馆,我知道他们如何工作。我同时还有许多朋友抱怨艺术机构,所以我知道艺术家想要什么,他们需要什么。”

  沙丘美术馆的开幕展览“后自然”,是对中国“人类世”(anthropocene)纪元的适时的探索。展览呈现9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出生年代介于1942年至1988年之间,跨越几代人。展览探索这些艺术家如何表达自身或代际之间对自然的理解、与自然的互动,及其背后牵涉的深层伦理关注。

 郑波,《沙丘植物园》,2018,展览现场,UCCA沙丘美术馆,北戴河,2018

  李虎透露,在美术馆揭幕6个月前,UCCA才加入沙丘美术馆项目,着手开幕展筹划。展览中9位艺术家中的4位——娜布其、杨心广、于吉、郑波,提前参观了这一展出空间,并被委约了新的场域作品。虽然现在的展出作品中,包括刘雨佳的《黑色海洋》(2016)、杨沛铿的《园中茛苕》(2017),都涉及了与石油开采相关的环境破坏,以及植物在推进欧洲殖民主义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等有趣的问题。但这四件全新的委约作品凭借他们对于主题的呼应以及将空间、场域背景的出色融合倍显出众,所有这四件作品都被放置在室外,令人瞩目。

  占据最大的户外展览空间面积,郑波的《沙丘植物园》(2018)融合沙丘生态系统、画廊空间,自然、人造于一简单的主题中:花园。杨心广的装置作品《山们》(2018),展示了沙丘美术馆对于多种艺术可能性的探索。10座峭壁众多的小山组成的山群,被埋在美术馆20米之外的沙滩上。虽然展出中将装置作品放置在附近的公共空间并不罕见,但是这组作品被放置在沙滩中,非常独特——它融入沙丘,背景中,渔船在海中上下摆动,杨心广的迷你山群创造了引人注目的,同时令人感动的并置。

  注:Crystal Bennes是一名艺术家,建筑、设计作者,居住在爱丁堡。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