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陈履生:改造获得新生——菲律宾自然历史博物馆

时间:2018/6/23 17:58:38  来源:陈履生 陈履生美术馆

  虽然,马尼拉人看到一座几代人都熟悉的建筑被周边的护栏遮挡了20年,历经几任总统,而如今护栏还没有拆掉,但是,不久前的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一座让一个国家、让一座城市久久期待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终于开馆啦。终于,是因为这20年中的社会发展以及各种变化,都有可能产生无数的影响其实现的变数。尽管现在建筑内有些区域还没有开放,有的洗手间内还是黑灯瞎火,而一切的新都带来了一些未尽完善的地方,可是,它给予人们的却是预想不到的惊喜——改造获得新生。

  菲律宾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国家博物馆在广场的两翼相对而立。这座有着90年历史的白色罗马式建筑,改建之后还保留了它原来的外貌,只是在远处可以看到它的顶上加了一个新的并不显眼的“帽子”,准确的说是一个盖子。而新则是由此而新。入口几乎还是建筑的原来规模,内敛而不张扬,一切的感觉应该是和当初一样,显现出老派的风格和味道。进门要安检;不要门票,但要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在一个本子上登记姓名,却不需要看任何证件。

  一进中庭,豁然开朗,目不暇接,因为实在没有思想准备来接受如此的体量与规模,还有它那构思奇特的造型。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是一个与树相关联的城市,它的历史传说连接着帕西河里红树林。马尼拉是一个有着很多树木的地方,而一种开小白花的树木就叫“伊克索拉·马尼拉”(Ixora Manila),这一称谓最早见于1845年出版的《菲律宾的植物》(Flora de Filipinas,曼纽尔·布兰科 Manuel Blanco 著)。显然,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生命之树”,正成为整个博物馆建筑改造的历史和文化的依据,以及灵感的来源。它矗立在六层楼高中厅的中央,而树干则是直通上方的观光电梯。从负一层上电梯,直到最顶层,然后经过天桥而到一侧的人行无障碍坡道,步行而下,其间连接着每一层的展厅。动线非常流畅,一个展厅接着一个展厅,一层下到一层,一气呵成,不知不觉就回到了入口的第一层。

  这一围绕着中央的观光电梯而设计的“生命之树”,气势恢宏,曲尽其妙,如同一件巨大的装置艺术品,连接着四周的建筑。实用与审美相结合表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那在一层的4个承重柱的一周,又设计成提供给观众休息的座位,天衣无缝,自然天成。显然,这一花费4亿比索改建的工程,因为这一目了然的设计而感到有着超值的成就。

  在这里,仰视抽象的钢结构的“树冠”,与户外沟通的光线在不同的时段射入到中庭的不同区域内,感觉到是在森林之中树荫之下的光线移动。铝框架穹顶上镶嵌玻璃的三角形,忽明忽暗,构成了趣味的几何图案。实际上,整个设计是由观光电梯、穹顶、人形坡道三部分构成了该馆灵魂所在的独特的室内景观。对于初次进入到这一建筑的观众来说,谁都想不到这里原来是菲律宾旅游部的办公大楼。如此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它变成了博物馆,而博物馆是促成其脱胎换骨的根本。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