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苏伯民呼吁将文物保护设为一门独立学科

时间:2018/3/21 18:49:25  来源:中国网 记者李芳、胡俊/摄

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苏伯民

  “当前文物保护最急需的,就是把文物保护设为一门独立学科,以便培养出更多专业科研人才并快速提升文物保护理论水平。同时,保护好优秀的文化遗产,离不开政策、媒体、技术和民众的共同支持。”2018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建言中国》栏目组邀请了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苏伯民作客中国网直播间,为如何更好保护文物建言献策。

  我们是遗产大国,必须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和理论水平提升

  议库·建言中国:文物保护近年来现状如何,现在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苏伯民:近年来,在国家和全社会关心支持下,文物保护的力度大大加强,保护数量、技术、质量等方面都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中国是文化遗产大国。今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去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都特别提出了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说明党和国家对文物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我认为眼下最急需的就是将文物保护设为一门独立学科,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加大科技投入,领域内的基础科学理论水平也将得到快速提升。

  议库·建言中国:刚刚您提到我们是文化遗产大国,近几年全国人民对文保领域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出现了很多热门电视节目,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它们把文物保护故事加以传播,同时向公众普及文物保护知识,也算是保护文物的一种方式。对此您怎么看?

  苏伯民:此类节目的热播,说明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我心里是十分欣慰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应当通过媒体渠道让更多人知道,甚至可以请部分热心观众到保护现场实地察看,这样他们不仅可以了解文物保护这门技术,更能深入体会到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的价值。

  我们的敦煌文保技术,现在正很好地应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议库·建言中国:聊完政策、媒体,我们将视角转向科技,这些年敦煌研究院已积累了一整套先进的文保技术。敦煌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研究院也一直致力于将其先进的文保技术推广至丝路沿线国家,现在成效如何?

  苏伯民:敦煌研究院是我国唯一的一个古代壁画和土遗址研究中心,经过长期努力,它已积累了成套的先进文物保护技术。敦煌是丝路上的重要遗址,而沿线的很多石窟、城池等土遗址都存在一定传承关系,无论制作材料还是形制都体现着类似性,所以敦煌的文保技术在丝路沿线国家也是可以得到适用的。

  自2007年开始,国家商务部委托敦煌研究院到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开展考察,研究发现,我国的一些先进技术可以在当地应用。这种合作既保护了我们共有的丝路文物,同时也加强了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和深厚友谊。

  我们民众应树立文保意识,对洞窟限流等情况多些理解与宽容

  议库·建言中国:除了以上各层面的关照、支持外,我们普通人特别是来敦煌参观的游客们,在文物保护方面能做什么?

  苏伯民:首先要树立保护意识,任何文物经过千百年岁月锤炼,都会变得比较脆弱。拿敦煌壁画来说,其地仗层是由泥、草等最基本的材料建造而成,历经千年必然变得十分脆弱。而莫高窟之所以能比较完整地呈现当年的艺术风采,这要得益于当地干旱的气候环境等因素。随着大量游客涌入洞窟,人身上的热量、呼出的二氧化碳都会对窟内原本的微环境造成影响,引发波动。

  为解决这些问题,敦煌研究院早在十多年前就与国际一流文保机构合作,开展了一项关于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的研究。成果最终确定了洞窟环境的临界值,比如湿度不超过62%,二氧化碳浓度不高于1500ppm等。在旺季时,敦煌研究院就会采取网络预约的办法限制客流。同时,当监控数值一旦超标,院里也会暂时关闭洞窟,让其休息一下,等壁画环境恢复至正常平稳状态后,再度向公众开放。这种情况也是为了能让更多人欣赏到原滋原味的壁画,希望可以得到游客们的理解。

  总之,我们有责任把今天的文物保护好,传给下一代,让他们也能欣赏到像今天这样灿烂精美的文化艺术。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