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中国民间毕加索——剪纸艺术家林桃

时间:2003/9/29 11:16:39  

  九月二十六日,对于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的漳浦县的广大剪纸爱好者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他们迎来了民间剪纸艺术的领军人物林桃的百岁寿辰,由福建省文联、漳浦县政府联合主办的“庆贺林桃百岁寿辰·弘扬漳浦剪纸艺术”系列活动也拉开了序幕。这一天,林桃老人在亲属的陪同下,第四次从生活了一辈子的海边渔村来到县城,为剪纸爱好者传授剪纸技艺。

  在福建漳浦,人们把心灵手巧、德高望重的老年女剪纸艺人称为“花姆”。林桃花姆是一位不平凡的民间剪纸艺术家。她出生不满三个月就被抱到旧镇镇白沙村当童养媳,从小生活贫苦,没有机会读书识字,每天迈着一双裹过的小脚,拾柴割草、挑水做饭、纺纱织布。成婚不久丈夫即出走南洋,一去不归,惟一的儿子养到八岁时也不幸夭亡。虽历尽坎坷,林桃却以农家妇女特有的韧性,依然保持着乐观开朗、质朴豁达的天性。十六岁开始学习剪纸的她,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通过一把绣剪、一叠彩纸,表达得淋漓尽致。

  林桃的作品取材广泛,涉及民俗风情、生产生活、珍禽异兽,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风格纯朴粗拙,简练明朗,想象丰富,有浓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她刀下的艺术形象,寥寥数剪,形具神在,宛若天成。比如剪纸《捕捉虾蟹》,在长方形粗线内的左下角,剪了一位质朴的渔民,脚前放着一只水桶,手里拿着耙网;前上方和后上方有游动的大虾、螃蟹,体积夸张;周围穿插水草连接长方形外框。整幅画面充满了运动的“张力”感。

  中国剪纸分南北两个派系,北方剪纸以简洁的块面阴镂为主塑造写意形象,粗犷淳厚;南方剪纸则以繁多线条为主构成镂空写实形象,细腻繁复。而林桃的剪纸则以简洁变化的线条为主构成镂空写意形象,使中国剪纸艺术的流派得到丰富和发展。她在创作时,敢于夸张变形,大胆运用各种原始抽象纹理进行装饰,与现代艺术的抽象荒诞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九八五年六月,南京艺术学院专家到漳浦采风时发现林桃的剪纸艺术,被深深折服,称她为“中国民间毕加索”。在新近出版的《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剪纸卷》里,著名剪纸学者程征、鲍家虎撰写的剪纸概论中,把林桃列为全国四位自在老到、天资不凡的“大师”级艺人,并指出“在万千剪纸妇女中这种人虽然是凤毛麟角,却代表着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当前,林桃与陕西剪纸艺术家张召林齐名,并称剪纸界“南林北张”。

  在当地政府和亲人们的悉心照护下,林桃花姆如今在偏僻的小渔村里生活得宁静安详。百岁高龄的她仍耳聪目明,健谈开朗,常剪不辍。村里以及附近的村庄,每逢有人婚嫁,便会请她剪出一幅幅象征吉祥喜庆、幸福美满的“猪脚花”、“喜鹊花”、“龙凤呈祥”、“鸳鸯戏荷”等贴在礼品和嫁妆上。遇有年轻人向她讨教剪纸技巧,她也是毫无保留地传授。

  为庆贺林桃的寿登期颐,国际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纽约)民俗委员会、南京民俗艺术中心特地向她颁授“中国民间毕加索”铜匾。摸着这一亮闪闪的铜匾,林桃花姆用本地闽南话笑哈哈地说:“我活了这哩(么)久,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过没东算(无法计算),剪的纸花有人提(拿)到外国糊(贴),真是欢喜到莫法说(说不出来)。”(中新社)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