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大饱眼福:辽代瓷器大全

时间:2018/2/19 14:20:29  来源:新浪收藏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古人曾言“胡人无百年国运”,为何清朝延续了近三百年?

  具体内容如下:

  古人曾言:胡人无百年国运。无论五胡乱华还是南北朝,亦或是五代十国北宋南宋,甚至是横扫欧亚的元朝,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确都不长久。但为何偏偏清朝延续了275年之多?

  论汉化:前有北魏孝文帝惊天动地的开创,后有萧太后破釜沉舟的整改。 论勇武:至少不及横扫欧亚的蒙元。 可它偏偏是坚持时间最长的王国。

  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提问者的历史知识也比较丰富。但是,这位提问者还是有一个历史知识的疏漏:

  在清朝之前,早已经有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建国超过了二百年——契丹人建立的辽国。

  在咱们过去的历史讲述中,往往是站在北宋的视角,大辽经常是作为大宋的对手出现。在民间,由于评书《杨家将》的深入人心,大辽更是作为坏人出现的。

  然而,历史哪有这么是非分明。。。。。。

  先看一下这三张古代地图——


大宋版图


大辽版图


幽云十六州版图

  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原居辽河上游。公元916年,契丹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立国,国号契丹。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

  大辽是一个在草原上成长起来的王朝,草原上的契丹人,本来都是部落联盟的形式。如果不是历史上的机缘巧合与天上掉馅饼,估计契丹王朝也超不过百年。

  第一个机会是后晋的皇帝石敬瑭奉献的。这位中学历史课本上臭名昭著的所谓儿皇帝石敬瑭,为了寻找支持者,便想拉拢北方王朝大辽。

  先简单说一下当时的背景:中国大地上正处于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阶段,北方尤其混乱。石敬瑭向当时的大辽皇帝耶律德光许诺:一旦大辽帮助自己登基,便可以割让幽云十六州,每年向大辽进贡,并认耶律德光为父。

  于是,大辽一直占据着幽云十六州,成为中原汉人心头永远的痛。

  第二个机会是:公元1004年,辽宋两国签订澶渊之盟,北宋向大辽每年提供巨额岁币。

  幽云十六州只占大辽总疆域的很小一部分,但是人口却占到大辽总人口的60%还多,常住人口主要就是长城以南的农耕汉人。这些汉人为大辽提供了至关重要、稳定的中央财政收入。

  再加上后来的北宋岁币收入,于是,大辽终于走出了草原民族政权发展的死结:没有稳定的财政收入。

  再然后,大辽进行了一项制度创新,放弃了简单的全面汉化追求,建立起南北两院制度:

  南院用儒家的方式来治理汉人,治理的地方主要就是在幽云十六州;北院则以草原的方式来治理契丹人。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二元帝国这种形式给制度化了。正因为如此,大辽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延续了200多年的、由游牧者建立的帝国。

  再说一句:后来的元朝和清朝,均采用了大辽的二元制帝国治理方式,也为后来康熙能够将统治的地域版图拓展到长城以北,最终为今天中国的庞大疆域,奠定了重要的古代制度基础。

  重新认识那一段历史,太有必要了。

  辽境内生活着许多民族,据《辽史》记载可分为两类:一是“耕稼以食,城郭以居”的汉人及原属于渤海国的一部分人;另一类是“渔猎以食,车马为家”的契丹人和其他许多游牧民族。

  两种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辽代文化的双重性,辽代陶瓷也相应地出现了两种造型:

  一类是具有中原特点的传统器型,如碗、杯、盘、注壶、托盏等;

  另一类则是契丹形式的草原器型,如鸡冠壶、凤首壶、海棠长盘等。辽代瓷器以白瓷和彩色釉陶(即“辽三彩”)为主,处于唐、宋瓷器的过渡阶段。

  鸡冠壶,是辽代陶瓷中最具草原特色的代表器物。


辽 褐釉鸡冠壶

  1956年北京市复兴门外出土

  辽代契丹族为便于携带水、奶等液体,多以皮革缝制皮囊,悬挂在马鞍上。鸡冠壶的造型便来源于这种游牧民族所使用的皮囊容器,最初称为“皮囊壶”。因早期鸡冠壶在壶的上部饰有鸡冠状孔鼻,故名“鸡冠壶”。

  辽代中期鸡冠壶演变成双孔,形似马镫,因此又被称为“马镫壶”。根据鸡冠壶的基本类型,可以将其归纳为两大类:孔鼻式和提梁式。


辽 白釉鸡冠壶


辽 酱釉猴纽盖鸡冠壶 北京顺义辽墓出土


辽 白釉鸡冠壶


辽 绿釉鸡冠壶


辽 三彩釉鸡冠壶

  辽白瓷,与定窑白瓷非常像,不是专业人员,几乎不能区分。

  辽白瓷的胎质亦分粗、细两种。粗者胎体较厚、胎质较粗、胎色较深,以灰白色和黄白色较为常见;细者胎体厚薄适中,胎质坚密细腻,釉质光洁莹润,釉色多白中闪青或白中闪黄,此类器物在窑址中极难见到。


辽 白釉刻双凤纹盒


辽 缸瓦窑白釉刻莲瓣纹瓶


辽 白釉瓜棱罐


辽 龙泉务窑白釉刻菊莲纹葫芦式执壶 北京丰台辽墓出土


辽 缸瓦窑白釉剔花填黑梅瓶

  凤首瓶,辽代的一种瓷器。多作伸颈、敛翼、直立的凤形。花式杯口,凤首张目曲嘴,长颈、宽肩、底足外展。

  有的花式杯口作凤冠形,有的长颈作竹节状,但也有饰弦纹两道的。凤首有的作曲嘴张口,有和作曲嘴衔珠。器多黄、绿釉,白釉则极少见。


辽 绿釉凤首壶 1950年辽宁义县清河门萧慎微祖墓群2号墓出土


辽 黄釉凤首瓶


辽 黄釉凤首壶


辽 黄釉长颈瓶

  海棠长盘是辽代契丹族最典型的器物之一,因器型似海棠花,故名,盘面较为扁长,折沿,浅腹,平底,多以三彩印花为装饰,此种瓷制品造型源于木制餐具。 


辽 三彩釉印花游鱼海棠式长盘 1959年内蒙古宁城辽墓出土

  三彩器,亦称“辽三彩”。

  辽代陶、瓷器制作基本承袭唐代陶瓷工艺,和北宋中原地区的陶瓷制作工艺属同一系统,低温釉陶以单色居多,此外有黑瓷及绿釉器等。


辽 三彩釉印牡丹纹盘


辽 绿釉“杜家”款璎珞纹净瓶 北京密云冶仙塔基出土

  摄于故宫陶瓷馆、首都博物馆、国家博物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