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笔墨深蕴— 郭博州彩墨彩瓷创作展

时间:2017/9/13 10:47:57  来源:中国艺术品网

展期:2017.9/29-10/30

地点:台华艺术中心 / 新北市莺歌区中正一路426号02-2678-0000

茶会:2017. 10 / 7 (六)14:00

【艺术家简介】

  郭博州1960年出生,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艺术硕士毕业,现任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艺术与造形设计学系教授。 东西文化兼容并蓄是他创作的重要课题,以台湾在地的文化情怀为内涵,透过彩绘、绢印、拼贴等形式,加上后现代思维的转化,在有形与无形之间,展现多元丰富的诗性美感。 在彩瓷创作上,他将版画的创作技巧融入,加上迭釉、剔刻与彩绘等技巧,以及釉色共融与窑变釉等独特质感,表现出画风独特的釉彩几何抽象风格。

笔墨深蕴

----郭博州彩瓷的后现代花园

  后现代的洗礼

  1989 年郭博州留学美国纽约,接受现代艺术的洗礼。 种族融炉的大苹果--纽约让他身处在文化疏离与美国生活形态的剧烈冲击,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其所谓的「 不确定性」与没有历史脉络的「可能性」的后现代社会特征,启发他观察、省思社会本质与现象的参照,进而以此建构他的美学观念,发展出艺术表现的形式。

  哺育他创作与情感的养分,终究是留在身上的文化胎记, 在陌生异地中,柳暗花明浮显出文化台湾的创作素材 。 所以往后的艺术发展,随其创作风格演变的「台湾橱窗」、「台湾后花园」、「沉醉东风」乃至「欧游日志」等系列皆是他所说的在生命不同阶段,有不同元素注入,成为艺术创作的动力与风格迭出的源泉。 郭博州熏习西方理论后,情归台湾、心系古典中国,因此有了不同的视角和叙事技巧,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巧妙并陈、安排对话,探索文化身份,厘清 「我是谁」,以追寻生命及艺术的本质与价值。

  文化的追寻

  郭博州 1960 年出生于 台 南西港,一处保有几百年来台湾先民四季作息、生活礼俗与信仰,也是自 日据时代诗书礼乐、文风鼎盛之地的渔村,在 台湾文学史上被称为 「 盐分地带 」的台南北门六乡镇。郭博州在寻觅「台湾橱窗」系列作品主题时,选择衍续三百年传布乡土的宗教和祭典仪轨,做为他诠释乡土文化、精神面貌的鲜明特征。

  其中,他取庙会上的灵媒—「乩童」、「八家将」在宗教科仪上的法式为题材,分用不同色彩做背景,再以黑白高反差凸显主题人物近乎癫狂恍惚的异次元,营造惊骇荒诞,诡异神秘的视觉效果。 郭博州意在言外地将画作题名「忘了我是谁」,一语双关既言台湾,不忘艺术。 而一幅「逗闹热」传神地映照台湾社会在精神信仰与生活「五花八门」、「热闹滚滚」的缤纷杂烩、率性随意的生活态度,用多媒材的拼贴、组合、装置技巧,贴切地描绘社会心理与庶民生活的真实样态。 郭博州以西方技法,处理台湾文化与历史文明的议题,形塑自己的艺术风格。

  「胸有成竹」系列式的创作

  郭博州的美学观,建立在对后现代社会敏锐的观察与意义的理解能力,其内容元素的撷取或形式构图的安排,以及媒材运用,无论画面「显」像的视觉符号和「隐」涵的美学指涉,都是他对台湾后现代社会状况的响应方式。 「后现代」既是他的美学技巧,也是创作内涵;「台湾」是他要陈述的故事,系列式的创作则是他表达的策略。

  他回国后的系列作品,「民俗人物」的造像、「历史光泽」的陈迹、「台湾后花园」的缤纷、「欧游日志」的风情,善用画面分割、色块运用、符号拆解组构,不规则造形以及异材质的拼贴、让人感受异想天开、天马行空,如诗般的想象与创意。 然而这些创作总让人感觉浪漫里带着理性的冷静、潇洒中焕发着哲思的严肃,这是郭博州理性、有意识的创作所流露的风格。

  所以每一系列的创作主题,乃至系列形态的艺术历程,皆是理性思维下有意识的行动,如他所说的决定于他对社会「观察」后情感的投射。 因此在「意符」与「意指」之间,带有特定的社会脉络,充满「后现代」丰富多重的隐喻。 这可能就是郭博州的作品散发着「意有所指」的思想性的气质。 例如「台湾后花园」用「圆」的造型象征统摄台湾多元混杂、歧异的社会现象;「书法文字」、「牡丹布花」的图案,并置着文雅与俚俗、前卫与古典、传统与现代的意涵。 「欧游日志」柔和色调洋溢如诗般异国情怀的浪漫,以不同的「类似色」隐喻每一座城市的旖旎,再以符号或图像凸显城市的独特风格。

  「意在笔先」的大处落墨

  郭博州艺术生涯的每一阶段新作层出,形式、内容、色彩呈现阶段性的改变,而「后现代」意识构成了系列创作的主旋律。 五十岁前作品色彩缤纷绚丽,他说「50岁前的创作是胸有成竹,有意识的行为」。 而「大处落墨」系列是他50岁的作品,他自言「这是人生的转折,就创作发展也应该是转折点,因此我要有更大的改变」。 改变对郭博州而言,不是难事,「不确定性」的「后现代」创作理念、复合媒材的表现技巧、系列作品的艺术发展,即显示他勇于「改变」、走出熟悉角落,推陈出新的创作态度。

  他大胆舍弃最能驾驭的题材、色彩和形式,回归东方美学与线条墨韵的追寻,走向生命存在意义与美学价值的哲学思考。 这就是「大处落墨」系列的作品似乎淘洗了外在的喧嚣和虚华,放松了火气,回到最自然纯朴的艺术境界,让画笔自然呈现一种气势、一种格局,不再以社会议题作为兴感的动力,「我要让色彩、线条自己去说话」。 所以,艺术家势必要从艺术史的宽阔角度和艺术本质,重新校正创作目的与美学信念,进行形式与精神的超越。

  郭博州自明末清初龚贤的美学思想,诠解「既奇且安」的意境,找到生命境界与艺术创作的观照。 「大处落墨」系列降低了彩度,有了更多笔踪墨韵和自动技法的消遥洒脱,任形随形,任像由像,「意在笔先」地让墨韵线条没有旁骛的生发绵延。在墨韵淋漓、层次晕染的变化与线条「胸无成竹」任意随形的自在,近看从细节见其品味,远观从大处得其气韵,表现他所定义的作品「要适合视觉与心灵两种方式的阅读」,蕴藏着更深刻的外在视觉与内在心境的对话。

  大学三年级获得系展首奖的作品「生命的回旋」,他自嘲那是早熟的「维特烦恼」,但实已显露他敏感与严肃省思的态度。 之后确如人生的发展,历经技艺的钻研、文化的认同、社会的关怀,到生命境界的探问,持续地以艺术的创作提问、探索与实践。 此刻即是生命回旋中,丰富精采的一段艺术旅程。

0510005171.jpg

思逸千里 郭博州 高46cm 2014

0510003676

春风无尽 郭博州 高51cm 2012

0510002580

情系逸游 郭博州 高40cm 2005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