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
所有机构

相关展览信息

徐小国个展:星光
2022/4/30~2022/6/26 北京
凝视的冒险
2022/4/29~2022/5/29 四川
侯子超:厄尔塔
2022/4/30~2022/6/5 北京
首届“TAG·新当代艺术展-啟航”
2022/4/29~2022/7/31 其它
何香凝美术馆馆藏特展————纪念何香凝逝世50周年暨何香凝美术馆开馆25周年展
2022/4/28~2022/7/3 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第四届 JINGART 艺览北京
2022/5/26~2022/5/29 北京
昨天堂——严明个展
2022/4/23~2022/6/20 其它
郭隆耀:白凤凰
2022/4/23~2022/6/25 深圳
谭英杰:被偷走的外壳
2022/4/23~2022/5/20 北京
Photoshop装裱
2022/4/23~2022/6/11 深圳
生长——陈彧君个展

生长——陈彧君个展

开幕时间:2021/01/31

开始时间:2021/01/31

结束时间:2021/05/09

展览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阶梯展厅

展览地址: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策展人:潘陶、萧斌

参展艺术家:陈彧君

学术主持:徐坚、鲁明军、崔灿灿、夏可君、孙田

主办单位:龙美术馆

  龙美术馆(西岸馆)将于2021年1月31日至5月9日呈现陈彧君大型个展“生长”。此次展览集中于陈彧君近期的社会性艺术实践,包括与其他领域创作者们合作完成的跨界实验、把故乡建构为本土场域的二度尝试,同时重点展出艺术家最新的水墨拼贴系列作品,由此全面介绍其不断推进的平面语言。

  为了回应过去一年全球面对的混乱变局,陈彧君将展览“生长”的起点设置在一座根据场地特制的巨型金色空间中,通过营造新旧并陈、兴衰交替的矛盾氛围,从而对当下的社会文化情境作出隐喻:一方面,逐步下沉的展厅在金色基调的渲染下成为一个庞大而精致的容器,承托不断积累的欲望并映射出夺人眼目的光芒;另一方面,展厅四周墙体被刻意做旧,看似是在经年累月的使用下被抚摸得粗糙斑驳、颓败不堪,任何物质遗存可能在顷刻间如灰尘般溃散。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时空环境中正在孕育着全新的艺术生命,与陈彧君展开共同创作的艺术家筑起一道绵延而流动的特殊风景。他们重新丈量既定的社会文化边界,在人类就集体自我丧失认同感而日益趋向分裂的现实里发掘全球历史代谢的内在规律,开拓一条多元对话、多元共生、多元汇流的观念通道。

  随后出现的长约22米的复刻景观《木兰溪》,原型为陈彧君原籍所在地福建莆田的木兰溪,是贯穿陈彧君自身创作脉络的观念通道。陈彧君与兄长陈彧凡从2007年开始以此为题,把多年来离散的“移居”与“流寓”经验以及相关的私人、家庭与宗族纪事转化为泛地缘的总体艺术实践,涉及多种形式与媒介,尤其擅长通过极具临场感与仪式化的行动向观众传递对于“南洋”的想象与虚构。2020年,陈彧君决定重返木兰溪,回归传统的人文精神并深耕其本土价值中的凝聚力与传播力,从内敛和外张两个向度思考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生态。他携团队入驻莆田当地的乡土建筑(群),收集并提炼不同社群活动与习惯中的本土元素,尝试谱写穿行于感官记忆之间的中间叙事。事实上,木兰溪的部分河段已经被改造成水利公园,诸多原本呈现杂糅风貌与异域风格的住宅已被拆除。所以,此次展览中的作品《木兰溪》就是已经凝固在陈彧君脑海中的“木兰溪”,向观众直观展现这条母亲河如何作为“原型”或“原始意象”支持着艺术家的审美心理结构。

  更重要的是,在对木兰溪展开写实性描绘与象征性再现的过程中,陈彧君发展出一套将具象与抽象相互叠合或对映的表现手法,在两者之间完成了连贯的视觉迁徙。这种特点在他的拼贴创作中最为明显,从早期采用照片、印刷品、新闻简报至后期融入绘画乃至装置的混合输出,零散的表皮材料聚集成足以撕裂社会文化平衡的巨力。

  与展览同名的水墨拼贴系列“生长”首次以陈彧君自己的纸本水墨作品为基础,原本摹仿同一自然景观的黑白或彩色的绘画成为残余的碎片,在新的画面中反复并置、穿插、颠倒,如新陈代谢般获得再生。纵横交错、斑驳离奇的拼贴肌理深刻体现了陈彧君的抵抗精神,他有意打破或消解当代艺术系统中主流创作领域与大众创作领域之间的隔膜,培育一片崭新的“生长”土壤。

关于艺术家

  陈彧君,1976年出生于福建莆田,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1999年至2014年先后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与油画系,现生活并工作于上海。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陈彧君的创作致力于展现内在自我与外部影响之间的冲突。他试图检视当代亚洲国家中的个体在多元文化立场下所必须面对的身份认同的困境。凭借图像与符号、情感与观念的协调与互涉,他围绕着“乡土想象”等概念的空间诸面相进行探索,从而观照后全球化景观的模糊性。

  陈彧君对于绘画、拼贴以及装置等各种形式的媒介运用自如。他认为生活中所接触的既有材料都可能成为艺术创作的中介,而这些来源于日常的元素消弭了陌生感与距离感。陈彧君将他的绘画和拼贴嵌入装置之内,邀请观者亲身把握作品尺度及其思维模式,并体验作品边界的流动性。

  近期个展包括:“每个自己”(阿拉里奥画廊,首尔,2020)、“陈彧君”(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9)、“来自金顶的反光”(仁庐,上海,2018)、“故土不乡愁”(阿拉里奥画廊 & BANK,2017)、“第二道门”(柯恩画廊,上海,2015)、“空间志No.1”(AYE画廊,北京,2014)、“临时房间”(博而励画廊,北京,2012)、“空房间”(博而励画廊,北京,2010)等。与陈彧凡的双人展包括:“木兰溪/渡”(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台北,2018)、“木兰溪/厝”(佩塔提科瓦美术馆,佩塔提科瓦,2017)、“白色”(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16)、“木兰溪/不居”(Zhong画廊,柏林,2012)、“木兰溪”(博而励画廊,北京,2011)等。

  陈彧君的作品曾在龙美术馆(上海,2020/2014)、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2019/2017/2015)、关渡美术馆(台北,2018)、OCAT上海馆(上海,2017)、今日美术馆(北京,2016)、红专厂当代艺术馆(广州,2015)、寺上美术馆(北京,2015)、关山月美术馆(深圳,2013)、格罗宁根美术馆(格罗宁根,2013)、印度尼西亚国家美术馆(雅加达,2013)、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3)、威内托科技艺术馆(威尼斯,2012)、时代美术馆(北京,2010)等知名机构展出,并参与第二届安仁双年展(2019)、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2014)、第二届成都双年展(2005)等重要展览。

  公共机构收藏包括:阿拉里奥美术馆(首尔)、布鲁克林美术馆(纽约)、DSL收藏(巴黎)、何香凝美术馆(深圳)、龙美术馆(上海)、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洛杉矶)、M+希克藏品(香港)、白兔收藏 / 白兔美术馆(悉尼)、余徳耀美术馆(上海)等。

 

陈彧君,生长 No.201016,麻布上综合材料,240x220 cm,2020,图片由陈彧君工作室提供

陈彧君,亚洲地图No.171013,纸本综合拼贴、裱于绢面,244.5x126.5cm,2017,图片由龙美术馆及陈彧君工作室提供

上海龙美术馆

  龙美术馆是由中国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创办的私立美术馆,目前在上海浦东和徐汇滨江同时拥有两个大规模的场馆——龙美术馆(浦东馆)和龙美术馆(西岸馆),构成独特的“一城两馆”的艺术生态,重庆馆也于2016年5月底开幕,构成了“两城三馆”的艺术构架,是目前国内相当具有规模和收藏实力的私立美术馆。

  作为国际知名的艺术品收藏家,刘益谦、王薇的收藏涵盖中国传统艺术、现当代艺术、“红色经典”艺术,以及亚洲和欧美的当代艺术等各种门类,数量丰富,体系完备。龙美术馆以其私人收藏为基础,长期致力于专业的艺术展览、研究、收藏以及公共文化教育的传播。以推动艺术发展和文化传承为己任,扎根本土的同时,注重古今艺术、东西方文化的对比展示与研究,以全球性的视野呈现视觉艺术的多元性,系统地展现中国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当前世界艺术的新鲜活力,打造比肩世界水准的私立美术馆。

  龙美术馆参照国际和国内美术馆的管理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设有策展研究部、展览部、教育部、典藏陈列部、市场营销部、商务拓展部、艺术商店、人力资源部、财务管理部、馆长办公室等十个部门,确保美术馆的正常运营,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

  龙美术馆创办人王薇女士任龙美术馆馆长。龙美术馆还邀请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等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为美术馆的运营与发展提供专业建议以及学术支持。


龙美术馆   浦东馆

  该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罗山路2255弄210号,于2012年12月18日正式开馆, 建筑总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由中国建筑师仲松负责设计改造,建筑外观呈方形布局,以浅灰白色为基调,花岗岩为主体建材,突显东方式的简约和纯粹内敛。

  美术馆主体建筑共分四层,地下一层为公共教育区域,设有图书阅览室、学术报告厅等,一层展厅主要展出主题多样的当代艺术,并设有艺术商店,艺术咖啡馆等休闲设施;二层展厅为“红色经典”艺术常设展区,系统地展现了中国革命题材主题创作从延安时期至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全貌。三层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常设和临时展厅,以书画艺术为主,还设有中国古代器物和家具的展示空间。


龙美术馆   西岸馆

  该馆位于上海徐汇滨江“西岸文化走廊”的核心位置——龙腾大道3398号,由中国建筑师柳亦春(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负责设计建造,建筑总面积约33000平方米,展示面积达16000平方米。于2014年3月29日盛大开馆。

  美术馆主体建筑以独特的“伞拱”结构为建构特征,共分为四层。地上一层、二层为绘画、雕塑、装置、新媒体等当代艺术的展示空间,该大尺度出挑的拱形空间表面由质地细腻的清水混凝土浇灌而成,与原北票码头构筑物“煤漏斗”改造而成的时尚空间“斗廊”形成视觉呼应,营造出理性冷静的工业感与原始感,以及对比鲜明的力量感与轻盈感,同时赋予美术馆建筑以敏锐的当代性和创造性。地下一层为中国古代艺术珍品及民国时期美术作品的常设展示空间,“白盒子”式的矩形展厅突显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传承与博大精深。

  龙美术馆(西岸馆)不再是封闭内向型的美术馆空间模式,在功能设计上更多地容纳了具有开放性和公众参与性的公共空间,如地上两层有视野开阔的江景餐厅、公共景观庭院、音乐厅、咖啡厅、艺术品商店等,地下一层设有儿童展厅、图书馆、艺术品修复室、艺术书店等,地下二层有三百多个车位的停车场。这一切使得艺术不再远离大众,而是与公众的日常休闲生活息息相关,这也正是刘益谦和王薇夫妇创办美术馆的初衷和心愿。


龙美术馆   重庆馆

  该馆落址于重庆直辖市江北区聚贤岩广场9号国华金融中心双子座一至三层。于2016年5月26日正式开馆。共占地面积约一万二千平方米,设有三个展厅。分别聚焦中国传统、革命主题绘画及当代艺术。主展厅采用跃层展厅结构,挑高七米。龙美术馆的学术团队将针对龙美术馆现有馆藏体系中的川籍艺术家以及四川、重庆相关题材的作品进行梳理及展示;同时,也将会根据重庆的地缘特色策划相应的展览。不仅如此,国际艺术项目也将被引进龙美术馆(重庆馆),于传统中融入国际视野正是龙美术馆(重庆馆)的发展方向。

  坐落于商务楼中的龙美术馆(重庆馆)将打破艺术场馆与商务楼宇之间的壁垒,让艺术走进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特设学术报告厅和儿童教育空间、阅览室及多功能厅。美术馆将配合此空间定位,策划一系列针对商务人士的艺术讲座、亲子工作坊和公共教育活动,为商务楼宇增加新的可能性与生命力。

  龙美术馆(重庆馆)定位本土,放眼国际,将成为重庆城市形象的新名片,为当地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欣赏国内外艺术的场所。



机构网站:http://www.thelongmuseu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