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色彩趋势

  综观二十一世纪,观念思想日渐开放、多元化,各种以往归类为古怪稀奇的现象都不再只是新奇的幻想,言论及各方面的自由开放,也造就了设计的更多可能与方向。处在这个充满变化和接受度渐宽的世界,代表暧昧的灰色地带也越来越宽广;世界不再是只有对与错的二分法观念,相反的,取而代之的是没有特定限制、阴阳都适用的观点;许多研究报告指出,性别的观点,势必从以往两性差异明显的极端时代,演变至两性与中间灰色模糊地带共存,进而到未来的两性差异逐渐消失,也就是所谓的「中性化」或是「无性别」时代。

  中性潮流的起源是以时尚界为先趋(最早著名带起时装界中性风潮为一九二○年Channel以男装布料制作女装),这样的演变主要是因为女性主义抬头与两性差异观念逐渐消弭的结果。「中性」由时装界兴起发展,透过观念开放及时尚潮流的影响,逐步演进成为主要市场诉求。综观全球设计产业,时装界、建筑、广告以及工业设计在「中性」观点之演变下,于市场行销竞争策略上,也积极跟进。

 ◎何谓「中性」?
  提到性别,可以从生命的源头大自然说起。万物的性别一开始皆是由大自然所赋予,事实上除了雄性与雌性另外还有无性别、雌雄同体和极少数无法归类三种。无性别的有天空、岩石、沙滩等风景类和可以自行分裂繁殖的生物如变形虫等。雌雄同体则如蚯蚓、海葵等同时拥有双性特征之生物。另外有一种深海鱼类白天及晚上会分别转变不同的性别,便是属于无法归类的第三种,不过至毕竟是极少数的特殊例子。我们所接触的许多自然界事物都让人有「中性」的感觉,因此有一种说法就是「中性」是最原始最自然的。

  同样的,当人们看到生物甚至是产品都会自然的去联想或判断其性别,经由自我判断之后,进而产生「什么样的性别就该有什么样的行为个性甚至是外观」等想法,此想法便称之为「性别观念」。这种二元化的价值观,造成一般大众无论是在生理、心理或是文化层面,对于性别的定义不外乎「男性与女性」、「雄性与雌性」;其对于两性的观感描述也是多用极端相反的形容词,如强壮与柔弱、坚强与脆弱等来定义。在过往的历史中,与其说是「中性」与人文的关系探讨,不如说是性别与人文的探讨。自人类懂得区分性别来,没有不强调及鼓励两性间的差异,男性被教导刚强勇猛,女性则是要娇柔温顺;连职业地位都有着明显两性划分的传统文化。

  「中性」在人文观点上自古便是一种被压抑的行为。但是,近二、三十年来,一方面是针对性别的文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二方面是妇女运动长期的贡献,到现今,才慢慢开始有专家重视到两性平衡的重要;随着时尚趋势,「中性」也越来越受人接受及重视,此影响不只是外在行为,进而对人们的心理和思想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和改变。在现代,「中性」不再是被压抑、被歧视的,新的性别观念打破生理性别、性别特质与性别角色三者必然连结,鼓励个人依自己的兴趣、能力与环境发展自己;而不管个人做了什么选择,其中当然不应该有优劣高下之分。这样的性别观念较具人性,也较符合现代社会的多元需求。

 ◎设计中的中性
  暧昧中性的观点已经渐渐形成一种趋势和潮流,如衣饰品不再以消费者之间的生理差异为设计的主要基本概念,男女皆可使用的衣饰品成为一种更受欢迎的市场需求;家饰品等也日渐「中性化」,不再强调性别之于家饰设计上的重要性等。产品主要是由形、色、质所组成,但是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趋势倾向在材料与色彩方面展现出产品的独特性与设计特点,而不局限于造型。造型已经不再是表现产品的唯一重点,随着新的材料与生产技术的出现,在产品上可以搭配应用的组合就更多。所以在产品的配色与质感的要求也越来越备受重视,相同的造型只要搭配上不同材质与色彩,产品的整体感觉即显出差异化。

  国际上许多知名服饰品牌,Giorgio Amarni、Channel、CK…等,或是与设计相关的事物等,皆以设计无特定消费者性别为当季的概念,来不断的拓展其消费市场。然而现今产品在开发时,兼顾着市场环境、心理、生理、行销利益的前提下,各大企业势必得开发更多消费族群,来求得产品生存空间和利益,而无特定族群目标的「中性策略」也就因此产生。以SONY的VAIO TR为例,使用珍珠白色搭配银色的配色营造轻薄透明的感觉,材质上选择将外显上下两面银色部分设定为平光,打开后则看到白色细咬花的屏幕显示面和键盘操作面,突显出清晰高贵的质感。无论配色或材质应用都与传统的VAIO系列笔记型计算机有很大的对比。负责此设计,同时也是SONY的 PDA CLIE 手持装置的设计师Takuma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要创造每个使用者都能使用的工具,就像任何年龄与性别的人都可以很轻松地随身携带的行动电话一样。适合办公室与居家环境,给人软性、简单的感觉便是我们想要的感觉。您并不会在居家空间看到许多黑色的装置设备,不是吗?我脑中浮现的第一个影像便是一张白纸或一部展开的笔记型计算机。而我所看到的便是如何想出能让使用者感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