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雕塑技法 圆雕技法

圆雕技法

一、头像雕塑

  无论是头像、胸像、躯干,一般都先从临摹石膏入手,然后再到真人。因为石膏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静止的,便于观察比较,又是单色的,避免了视觉错觉的影响。同时它也是被雕塑家归纳概括处理过的,形体相对简洁而明确,利于学习。这也是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

  本节我们主要讲相对难一点的真人写生。因为真人才是我们最终表达的对象,临摹只是为了学习雕塑家的塑造方法和表现方法,体会雕塑家怎样使用雕塑造型语言,从而也是为自己的入门打下基础。

1.比例要求:1∶1

  这样的尺寸,更能直观地对形体加以比较和塑造。

2.准备工作

  由于雕塑工序多,工作复杂,所有的雕塑工作者都应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从小雕塑开始,就要对所需工具、材料安排得有条不紊,切忌临摹时、需要时再找。这样不仅影响了雕塑的连贯性,而且破坏了自己的新鲜感,使之逐渐迟钝,而失掉一些精彩的东西。

  所需东西有:

  ①选择头部结构较为明显,外形、转折较为明确的石膏头像一件。

  ②准备一套模特儿转台和一套雕塑转台,便于同步转动。

  ③准备大量充足的质地细腻、粘合力强、水分干湿合适的泥土。

  ④头像架一副,木块若干,钉子若干,棕绳一卷。

  ⑤雕塑辅助工具:钢丝钳、铁锤、木槌、斧子、手锯、线垂、卡尺各一把,喷水壶一个,塑料布一张。

  ⑥确定光源和雕塑位置。光源一般采用自然光,位置应正对光,不要侧光或逆光,因为侧光由于阴阳的黑白对比会破坏体量和对称,逆光则会削弱体量感。雕塑与石膏像应处在同一高度,与作者成同一视角,有的同学在制作时,石膏是仰视,而雕塑是俯视,这样就会出现偏差。观察者的位置应在雕塑尺寸的两倍半远的距离,这个距离,既可以看清细节,又可统观全局,照顾整体,另外观察者在比较石膏时应站在一个雕像和石膏

3.扎头像架

  头像骨架的扎制是雕塑中最简单的和最基础的。

  先测出石膏头像的长、宽、高的尺寸,颈子的长和直径,再用线垂观察对象动态,是仰是伏,是左倾还是右倒。有了这些尺寸和动态关系就可以扎架子了。

  扎架子一般应遵循两个法则:第一,结实牢靠而不露架,有的人为图结实和牢靠,绑扎了很多木棒,结果露出轮廓以外,既影响外形,又破坏动态,且不便于观察;第二,省时省力,省材省料而不掉泥。有人为了不掉泥,在里面缠个密密麻麻,这样废时、废料、废力。所以在结实牢靠以后,里面的芯子应尽量小。但要能够挂住所有的泥的重量,做到既不浪费材料,也不偷工减料。

  具体扎法如下:像成等腰三角形的点上,这样才能把视觉错觉减至最小。(分析见图4—1)

 

 先要确定雕塑的正面及基座的正面,一般是与雕塑台边缘的一边相平行,头像架的下部有“十”字架形,也有“T”形,如果是“十”字架形,钉在木板中间部位即可。如果是“T”形架子,应把长的一边横向钉在木板的中心部位(如图4—2)。因为这样架子才会与板子更结实。反之则破坏了板子结构,导致板子松动,雕塑摆动或摇晃。

  雕塑是立体的,是三维的,因此三维空间不仅具有长、宽关系,还有一个深度关系。所以扎架子有两个关键观察位置,正面和侧面。正面可以观察到左右、上下的关系及长宽关系。侧面可以观察到前后的关系和上下关系及深度关系。

  如果架子是金属的,首先应找一根长度与芯棒差不多的木棒,用铁丝缠牢,这样其它木块才可以在上面生根,同时也便于泥的附着。大家可以看到头像架上的两根木条扎成水平的“十”字型,一根横向,一根纵向。横向这根为了挂住颧骨和颞骨的泥,因此它的长度要小于颧骨的宽度,位置也应在颧骨相应偏下的地方。而纵向的这根为了挂住下颌、后颈和脑的泥。因此它的长度应小于头的侧长。且由于下颌较后脑突出,故从侧面看,它的前段应比后段长些。位置也应在下颌相应偏上的地方,以免从下巴露架。如果作者是初学者,心中无数,还可以在架子上端钉一颗铁钉,用细铁丝和小木条扎成若干小“十”字架形,用长短不一的铁丝固定在铁芯上。(如图4—3)

  这样你可以任意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