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中找寻“中国风”

提到德国的产品,也许你会马上联想到精细和稳重,提到美国的产品,也许你又会联想到宽大和开放,但提到中国的产品,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会感觉很难用简单的词来描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原因就是中国的产品缺乏自己的设计风格。

什么是中国风格?在我们的理解,中国风格应该是一种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生活方式基础上的,并适应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方向的企业和产品整体形象,而挖掘中国文化中的精髓,并顺应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时尚审美设计潮流,建立起适合创造和维护这种形象而进行设计的体制和环境,是塑造中国风格的关键。

有人认为,在现阶段建立不起中国风格。虽然我们承认要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中国风格不容易,但是我们更认为现在已到了我们开始建立起中国风格的时候了。中国整体经济和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得到全球的注目,而在这个时候正是建立中国风格的大好时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挖掘的内容非常多,但遗憾的是,现在在市场看到的只是部分在设计中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元素闪现,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中国风格。

中国风格究竟应该怎样体现,我们并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我们想通过我们的连续报道和努力,呼吁主管部门加大对工业设计的产业支持,并唤起更多的企业对工业设计的意识,集大家的智慧一起思索,找寻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风格。

中国元素 从闪现到辉煌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财富》论坛上,中国元素可谓出尽风头。为了表示对北京的重视,《财富》论坛方面专门将论坛标识由传统的蓝色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大红底色;而开幕式选在天坛祈年殿举行也是为了特别突显中国元素,开幕式现场的背景板上天坛祈年殿那富有神韵的三条弧线以及两侧的皇家门钉图案则投射出这次论坛的高规格和庄重的格调。几个别具匠心的中国元素就彰显出北京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双重魅力。

最近几年,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到平面设计、标识设计领域,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这些领域,如何将传统的中国元素与现代设计合理结合是一个重要课题。

拒绝片面符号化的中国元素

目前在国内对工业设计高度敏感的领域要属汽车和手机制造业。在手机制造行业,融入中国元素的趋势正在悄然形成,不同视觉效果的中国元素在手机外观上的应用则带来了不同认知。2003年诺基亚推出的6108凭借其身背长剑的秦俑造型和手写中文输入功能成为当年最受瞩目的手机,其中国元素的生动运用,为手机的流行时尚带来了一股新风。而国产手机中科健推出的K618的外观设计中的“和氏璧”和夏新A6手机上的龙型显得过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市场反响平平。

“工业设计要为现实需求服务,中国元素的应用也要符合时代发展的大的趋势,结合不好就容易符号化、表面化。”北京服装学院教师何颂飞表示。何颂飞认为诺基亚6108之所以在工业设计上比较成功,就在于中国元素的应用紧紧围绕消费群体的生活形态展开。“手写输入更适合中国文字在数码产品上应用,将手写笔的插拔方式设计成像一个身背宝剑的武士造型,目的在于强化手写输入的语义,恰如其分地表达和诠释了这种功能,内容和形式统一,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相对于有些手机上简单地贴上一个中国纹样则更深入地体现了‘中国特点’”,何颂飞分析。

如今产品已经进入差异化的时代,产品设计更要体现个性,而中国元素在应用过程中往往因为过于共性化而导致缺乏个性。例如,一想到中国元素就是大红灯笼、京剧脸谱、龙、旗袍、中国功夫、中国红。而事实上中国元素远不止这些,其内涵非常深厚和宽泛,表现形式也并不局限在具体的符号上。何颂飞认为,TCL宝石手机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获得巨大成功,就是其产品设计契合了中国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某种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这种宝石文化虽然很难说是博大精深,但毕竟不是表面化和视觉化的。

中国元素要符合 内心感受和文化认同

从本质上讲,中国元素在设计领域的兴起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势崛起,北京申奥标识“太极拳”、北京2008奥运标识“中国印”都反映出中国元素带给设计领域的文化灵感。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工业设计执行总监陈猛认为,中国元素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应该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离不开文化的支撑,那种符号化和表面化的中国元素并不能完全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未必能带给产品真正的“灵魂”。“毕竟这些元素不应该仅仅体现在产品的外观上,整个生产、制造、消费以及使用体验的过程都应该感受得到中国文化的存在。”陈猛说。

在陈猛看来,中国元素在设计过程中不必刻意强调,尤其不能本末倒置,为了“符号”而“符号”,去贴标签。“有些符号可以使用,但不要牵强附会。”陈猛补充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严扬也认为,工业设计中的“中国元素”或“民族特色”是不能刻意追求甚至硬贴在产品的外观上的,它应当是设计师对民族文化理解后的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