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查傅抱石的《雨花台颂》

时间:2006-7-9文章作者:

 


陈履生


毫无疑问,傅抱石的《雨花台颂》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非常遗憾的是,这件重要的作品没有能够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纪念傅抱石诞辰100周年的大型展览,原因是,自1997年出现在北京某拍卖会的预展上之后,就一直下落不明。可是,最近它又在一拍卖会的预展上现身,引来了傅抱石家属穷追不舍地追查。应该总结上次追而不查的教训,一查到底,相信会有结果。这件被指认为江苏省国画院旧藏的作品,曾经刊登在江苏文艺出版社1960年出版的《江苏省国画院画集》中,如果不能以此为据说明为江苏国画院所藏的话,那么,傅二石1990年在国画院的库房中亲眼所见,以及国画院的画家和鉴定家萧平也曾目睹,应该说是没有疑问的。像这样一幅难得的大件作品,显然不可能是傅抱石送给某个私人,它一定是从国家单位中流失出去的。


当傅抱石的《雨花台颂》1997年出现在某拍卖会的预展中的时候,画的右下角却有一方“大连图书馆藏”的收藏印章。大连图书馆无论如何不可能会收藏到这件作品的,而在最近的有关记者的调查中,大连图书馆也证明没有收藏过这件作品。那么,盖此印造假的目的无非有二:一是说明这是国家单位收藏,是真迹;二是说明这是大连图书馆收藏,不是此外的其他单位收藏。难道该画的所有者就不怕大连图书馆来查?他确实不怕,因为确实不是大连图书馆所藏。而弄巧成拙的是,引来了关于江苏国画院旧藏的指认。这就非常可怕了。因此,当这种指认刚出来的时候,某拍卖公司就应委托人的要求撤拍。这是委托人做贼心虚。那么,现在的追查实际上也不难,只要到那家拍卖公司查九年前的委托人是谁,基本上就可以水落石出了。


类似的国家单位收藏的艺术品流失的问题,不仅仅是现在被指认的江苏国画院有,许多国家单位也都有。最能说明问题的是,钱松岩1964年为人民大会堂所作、为人民大会堂所藏的《丰沙途中》,1996年出现在上海一家新成立的拍卖公司的首次拍卖会上。因为家属向江苏省纪委报案,向原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反映,最后,在上海、北京、江苏三省市的共同努力下侦破了此案。现在这幅画还收藏在人民大会堂。这是追查国家单位收藏艺术品流失的成功案例,其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效仿的。想象中,如果人民大会堂不配合,反而说不是人民大会堂所藏,那可能就无从查起了。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家的非美术馆、博物馆单位之外的一些单位,如著名的楼堂会所以及画院、出版社,收藏有大量的近现代名画,其中如收藏于人民大会堂的《江山如此多娇》,则是20世纪中国画的重要的代表作。在这些收藏单位中,其帐目、保管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流失是最为严重的。这些年来在各拍卖会上相继出现的一些为国家单位收藏的书画作品,基本上反映了这种现状,而这一形态的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新闻链接:


呼吁有关部门调查《雨花台颂》流失内幕 
 


  新闻提示


  连日来,晨报连续报道了傅抱石之子傅二石指认,北京嘉信拍卖公司下月即将拍卖的一件重点拍品———傅抱石巨作《雨花台颂》乃系江苏省国画院旧藏,1990年他曾在江苏省国画院的库房里亲眼见到过这幅大画,后来这幅画却公然出现在拍卖市场,因此怀疑该画被人从国画院库房“窃”出。为此,晨报记者展开了一系列走访调查,很多傅抱石的生前好友、学生为再次看到这幅画的出现而感到庆幸,同时更为它不明不白流落在外却无人问津而感到惋惜。就在省国画院相关人士对此讳莫如深,表示“从没看过这么一张画”时,昨天,傅抱石的儿子、江苏省国画院著名画家傅二石先生给晨报发来传真,再次清晰地回顾了当初在国画院看到画的细节,他感谢晨报记者对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视,同时更呼吁有关部门能重视并出面调查此事。


  我要说的话


  《晨报》近日连续报道有关巨幅国画《雨花台颂》的消息,包括你们的调查情况。现在我觉得有必要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希望能见诸报端。


  傅抱石的巨幅国画《雨花台颂》是我父亲生前创作的最大的一幅画。我第一次见此画是1990年在江苏省国画院的仓库内。在这之前人们并不知道有这幅画,但上世纪90年代以后此画开始在社会上出现了。1997年该画出现在嘉德拍卖公司的拍卖图录上,引起了我的注意。后来听说此画并没有参加拍卖。我曾打电话询问嘉德的胡××,她解释说是因为听到南京有人说此画是江苏省国画院的,因此不敢拍卖而临时撤拍。上了拍卖图录而又临时撤拍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原因就是此画来路有问题,卖者因心痛而临时撤拍。之后这张画在地下市场流传。曾流到广州,又流回南京,后又流到新疆,最后出现在北京嘉信拍卖公司。据我所知,经手过这张画的人中,多数为南京人。起初是偷偷摸摸地转手倒卖。后来壮起胆子送去拍卖,却又怕被认出是偷出来的赃物而临时撤拍。


  还有一次,一个从南京到广州开画廊的石××要我介绍国外收藏家到广州看一幅傅抱石的巨幅国画。我问清那幅画就是《雨花台颂》后,就带了一位收藏家飞到广州,而那个卖家(不是石××,石是中间人)却始终不露面。后来才知道卖家原先不知我会到场,而他不愿让我见这幅画。结果没看到画也没搞清楚卖家到底是谁。


  由于始终没有人干涉这幅画在地下倒手买卖,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从地下到地上,终于堂而皇之地由拍卖公司拿到南京来“预展”和推销。我曾对该拍卖公司人说明此画是江苏省国画院的东西,多年来我一直在追踪此画。但他们并不在乎,说画的来历与他们无关,他们将照卖不误。


  南京晨报关注此事,主动向我了解情况。我如实介绍了有关该画的情况,并协助他们调查。根据他们的调查,竟无人知道这幅画。画院仓库里的东西,画院一般人是不清楚的。我因是傅抱石的儿子,有时为搞展览活动的需要进库房去找我父亲的作品。因此我最清楚仓库里有哪些傅抱石的画。当然仓库保管员更应该知道。而现在他们都说“没见过”我在库房里亲眼见过的傅抱石巨幅国画《雨花台颂》,真令我大吃一惊!好像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追踪的是一幅我自己编造想像出来的画,这未免太荒唐了!我希望保管员再好好想想。像《雨花台颂》那样大的画怎么会连印象也没有?这太不可思议了。


  我呼吁公安部门出面调查即将拍卖的《雨花台颂》一画的来历。这当然要下工夫,但由于这幅画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巨大,政府应该重视。2004年3月我曾写过一份报告给有关领导,要求就这幅画展开调查,使这件重要的艺术品物归原主,而不是听凭它继续在社会上流落倒卖,但没有结果。现在我再次呼吁有关部门对这幅画进行认真的调查。这幅画就在我们眼前,只要顺藤摸瓜,必定能搞清此画的来历。这幅画上盖有“大连图书馆藏画”的印章,而大连图书馆已表示此画与它无关。这就恰恰证明此画来路不正,是地地道道的赃物。至于此画与江苏国画院的关系,只要能查到它最初的出处,一切就会搞清楚了。


  我所做的这一切努力,全是出于对这样重要的艺术品流失而感到心痛,出于对某些人靠非法所得之物大发横财而感到愤慨。《南京晨报》也出于同样的原因而关注此事。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是“谜团重重”,但我仍然感谢你们,你们已经证明了你们对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视。你们视保护国家文物为己任,这令我敬佩,我在此表示对你们的敬意。


  傅二石


  6.24


  巨幅《雨花台颂》1983年曾公开出版


  一、1960年3月,傅抱石作巨幅《雨花台颂》,尺寸为2.4米×3.6米,题识:雨花台颂。1960年3月,傅抱石写。(行书)钤印:“傅抱石印”。该幅画随后收进1960年6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江苏省国画院画集》中。


  二、1983年6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傅抱石画选》中再次收录了这张傅抱石1960年3月创作的巨幅《雨花台颂》,刊载的作品编号为86号。


  三、1990年秋,在纪念傅抱石过世25周年画展举办前夕,傅抱石之子傅二石进入江苏省国画院库房为此次画展挑选父亲的作品。当时他发现,一张《龙盘虎踞今胜昔》(2.43米×3.26米)和一张《雨花台颂》(2.4米×3.6米)放在同一个大箱子里,箱子的长度近3米,两张画的宽度相差无几,叠在一块卷起来后,完好地保存在这口大箱子里。傅二石将这两张画摊开铺在地上,进行了比较。考虑了许久,他终于决定舍《雨花台颂》而取《龙盘虎踞今胜昔》。随后把这张巨幅的《雨花台颂》卷好放进那口大箱子里。


  四、1997年,这张巨幅《雨花台颂》出现在北京嘉德公司的秋季拍卖图录上,拍品号为877号,拍卖估价为:350万(人民币)—450万。该画右下角的“大连图书馆藏”印章首次亮相。出人意料的是,嘉德公司在拍卖前将这幅《雨花台颂》临时撤了下来。对此,该公司某负责人的解释是,听到南京有人反映这张画是江苏省国画院的,因此就不敢再拿出来拍了。


  五、2006年5月26日,这张《雨花台颂》出现在北京嘉信拍卖公司在山西太原举办的“预展”上。同年6月4日,这幅傅抱石的巨作“来”到南京,“现身”金丝利喜来登酒店,作为北京嘉信拍卖公司春季大拍前在南京预展的最重要的拍品。



(来源:新华报业网-南京晨报2006-06-25/作者:常芬 韩红林)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