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美术中的“广东现象”
陈履生 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区域内的美术创作成为一个热点,并带动和影响当时全国性的美术创作,成为这一时期美术史的特点之一,像以傅抱石为首的江苏新国画的创作,以石鲁为代表的长安画派的表现,以及四川的雕塑、北大荒的版画、户县的农民画等等,都以区域文化的特点彰显着具有典型性的现实意义,受到了全国的关注。而广东这一区域的美术创作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80年代,几代艺术家以辛勤的创作和杰出的成就造就了新中国美术史上的“广东现象”。当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作为历史的“广东现象”不仅成了区域文化的一份重要的遗产,而且也是美术史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何谓“广东现象”,这是需要认真总结的,也是值得研究的。首先是国、油、版、雕以及其他一些画种的均衡发展,国画中的方人定、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林墉、王玉珏等;油画中的胡一川、郭绍纲、汤小铭、陈衍宁、潘嘉俊、尹国良、欧洋等;版画中的黄新波、梁永泰等;雕塑中的潘鹤、唐大禧等;漫画中的廖冰兄等;连环画中的詹忠效、卢延光等;水彩画中的王肇民等;宣传画中的张绍城等。他们所营造的各个画种在创作上的成就,都给与新中国美术史以重要的贡献。与之相关的是一批在新中国美术史上的代表性作品,如雕塑《艰苦岁月》(潘鹤);国画《新开发的公路》(关山月)、《武汉防汛图》(黎雄才)、《雪夜送饭》(杨之光);油画《前夜》(胡一川)、《永不休战》(汤小铭)、《我是海燕》(潘嘉俊);版画《年青人》(黄新波);宣传画《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陈衍宁、林墉、伍启中、汤小铭)、《广阔天地新苗壮》(张绍城);连环画《无产阶级的歌》(陈衍宁、汤小铭);漫画《自嘲》(廖冰兄)。这种均衡发展表现出了广东美术创作的人多势众,群星璀璨。而画家在各个画种之间的串联,则为这种均衡发展的景观增添了另一风景,如雕塑家唐大禧从雕塑《欧阳海》到国画《人民的苹果》,陈衍宁、林墉、伍启中、汤小铭的持续和多方面的合作,在油画、国画、连环画、宣传画等领域的成就,不仅打破了画种的界限,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了广东新一代美术家创作群体的实力。因此,“四大金刚”则成为民间的一种评语。 “广东现象”的另一特点就是各个时期的持续发展,不管是“文革”前,“文革”中,还是“文革”后,广东美术创作的成就在新中国美术的整体上都处在第一阵营之中,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而美术家的个体创作也表现出持续发展的特点,如关山月从《新开发的公路》到《绿色长城》,杨之光从《雪夜送饭》到《矿山新兵》。正因为如此,在纪念广东美协50年评选50件经典作品的时候,因为评选条例中每人一件作品的限制,像《新开发的公路》、《雪夜送饭》、《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等一批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而未能入选,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广东现象”中的一种现象。 新闻连接: 新中国美术与广东现象论坛 本次论坛经果几个月的筹备工作,邀请了国内著名的美术史论家和批评家如郎绍君先生、陈履生先生、郑工先生、李伟铭先生、王璜生先生、杨小彦先生、皮道坚先生、李公明先生等30多位参加。论坛还有一个深刻的意义就是借助这个有利的历史时机,重新整合广东美术史论界和批评界的力量,以一种整体的面目呈现出广东美术史研究和理论创作的综合实力,为未来广东美术的发展储备理论资源。 |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