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厂到艺术园区的时尚
陈履生 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有着难以想象的机缘,偶然性的因素导致的成败往往是不能复制的经验或教训。北京798这个前民主德国援助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几年前濒临倒闭,现在则成了名扬中外的艺术园区,如果没有艺术家的进驻,不管这一建筑群的包豪斯建筑风格怎么典型,也难以逃脱被拆的命运;如果它的房租像现在这样高,那可能根本就没有艺术家来这里安营扎寨。当然这之中偶然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北京798的成功,像中国其他获得成功的事情一样,很快就有成批的模仿者,甚至出现一些山寨798,验证了过去说“榜样力量是无穷的”。而798的榜样是美国纽约的苏荷艺术区,那里原来是19世纪最集中的工厂和工业仓库区,20世纪中叶,因为旧厂倒闭,仓库闲置,而美国艺术新锐群起,各地艺术家以低廉租金入住该区,一些画商也在那里设立画廊,苏荷艺术区由此而发展起来。 对于旧建筑的保护利用,全世界都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成功者主要是因为建筑本身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再是利用的得体,新的功用又能巧妙地利用了原建筑的优长,比如通常将其改造成博物馆,以巴黎的旧火车站改造而成的奥赛博物馆为代表。苏荷艺术区利用旧厂房改造成艺术区则是另一种方式利用旧建筑的成功案例。但是,如果奥赛博物馆没有丰富的印象派以及其他著名画家的收藏,那这座建筑的当代意义就难以像现在这样引人注目。而苏荷艺术区如果不能走出像沃霍、李奇斯坦、劳森柏格、约翰斯等世界现代艺术史上的大师级人物,那苏荷的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在这样一种利用的关系中,合理的利用有一些必需的支撑点,缺少这些支撑点,要想获得成功是很难的。798的成功因素可能更复杂,它基于首都的地缘,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事实上,与之相比,北京的其他与工业相关的文化园区显然都没有798那么火爆。那么,同一地缘中的交通状况、园区规模、文化内涵等等,又成了另外的考量指标。 因为国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政策,使得许多地方都在798的影响下动起了利用旧厂房的念头。上海的莫干山路M50艺术区,曾经是上海纺织工业的重要基地,1999年底被迫停产后转为艺术园区,和北京798的经历完全相似,因此被称为上海的798。西安纺织城也在转向西安的798,其他城市的旧工厂和废仓库有的已经、有的正在变成当地的798 ,如重庆的坦克库。798的遍地开花已经成为一发展文化产业、开发艺术园区的时尚,因为许多地区的盲目模仿,忽视了北京798的独特的地缘因素,所以,这会带来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然,如果政府不干预,让艺术家利用旧厂房的行为在市场的作用下自生自灭,不会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如果地方的主管领导因为追赶时尚而投入资金去扶持,尤其是没有旧工厂可以利用而人造一个旧工厂、旧仓库去创造一个798的话,那则是天大的笑话,更难以想象能够得到理想中的收获。因为北京的798难以复制,也不可能模仿。
|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