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画像石造假已成问题
陈履生 汉代艺术在中国古代艺术中既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其中的汉画形态多样,而以画像石、画像砖最具代表,对于它的研究不仅是考古学,而且也是艺术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学问。为了加强对它的研究,同时也是加强社会对它的认识,1989年9月成立了“中国汉画学会”,并于1992年获得了民政部的批准并给予登记,成为带“中国”字头的一级社团。近年来,汉画研究的高潮迭起,一些院校开设了汉画研究课程,设立了汉画学硕士点;有些院校还成立了汉画研究所。通过教学扩大了汉画研究的领域,深化了汉画研究的课题,培养了汉画研究的新人。与之相应的是汉画像石、汉像砖的收藏以及画像砖、画像石拓片的收藏,也形成了史无前例的高潮。 无疑,与中国许多形成高潮、热潮的社会文化现象一样,其问题也在这种高潮、热潮的背后酝酿着它负面的高潮和热潮。就在绝大多数人还对汉画还缺少了解的当下,围绕着汉画的造假已经产业化,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且开始危害学术,影响未来。以江苏的徐州地区为例,据不完全的保守统计,现在流向社会的假画像石超过2千块以上,而当地国办的徐州汉画馆的馆藏却只有1400多块。也就是说假的已经超过了真的数量。当然,这些假画像石是很难在当地消化,因此,主要流向了经济发达的江、浙以及文化发达的京、沪,尤其严重的是一部分已经流入到国家的收藏单位之中。 就作伪的技术含量而言,画像石的作伪不像青铜器、瓷器那样需要材质方面的难度,也不像雕塑、书画那样需要技艺方面的高度,所以,这些假的画像石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是很难识别的,因为有许多是刻制在汉墓出土的素石之上,加上刻制和做旧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而拼凑的汉画像石中的图案所形成的新的图像给人们带来的新发现的喜悦,都非常容易欺骗那些爱好者。另外,与之相关的汉画像砖、画像石拓片的作伪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一种是假石头的拓片,一种是真石头翻版的拓片。前者本身即假,后者则是原版与翻版的区别。对于假拓片的鉴定,因为脱离了原石更增加了难度。就收藏而言,后者只是影响到收藏的品质,而前者则关系到学术的问题,如果依据这些作伪的拓片而来印证汉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艺术,那将会出现天大的笑话。现实中这些作伪的拓片已经出现在一些画集和著作中。 这些在一个地区已经超过真品数量、还且还在不断增加的假“汉画像石”,现在已经流向四方,严重影响和干扰了汉画的研究和收藏。问题的严重性还表现在这一严重的问题尚没有引起一些国家收藏单位的关注,或者干脆说那些掌管收藏的人根本就不知情,仅仅是凭着感觉和兴趣就将这些赝品归于国藏之列,而这些赝品经过十年二十年的“漂白”之后,就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教育下一代的汉代艺术的标本。问题的严重性即此可想而知。所以,在2008年10月24日召开的“中国汉画学会第三届四次理事会”上,就有许多专家呼吁社会关注汉代画像石以及拓片的造假问题。 |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