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平山郁夫

时间:2010-1-17文章作者:陈履生

 


陈履生


毛泽东1939年在延安写下了《纪念白求恩》一文,今天听来是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故事,那是抗战时期的事情。和平时期,也有一个外国人自1975年以后的30多年间造访中国150次,访问敦煌18次,并有70多次沿丝绸之路考察敦煌文化,他就是深受原子弹创伤的日本画家平山郁夫先生。12月2日,平山郁夫在东京去世,享年79岁。


2008年4月17日,为庆祝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平山郁夫艺术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交叉点——丝绸之路的光辉”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前的1991年9月28日,中国美术馆曾经举办过“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画展”。这次画展期间,还举办了“平山郁夫与中青年画家、理论家交流座谈会”,并向钓鱼台国宾馆捐赠了作品。作为日本画坛上硕果仅存的 “五座大山”(东山魁夷、高山辰雄、加山又造、杉山宁、平山郁夫)之一,平山郁夫在艺术上的成就早就有定评,而他对于中日文化交流的盖世之功也是有目共睹,他不仅出资设立了“丝绸之路基金”、“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平山教育基金”,邀请中国青年到日本深造,资助敦煌学研究,而且在执掌东京艺术大学期间,将敦煌作为他这所学校美术学部学生的必修课,并亲自带领师生赴敦煌考察学习,也是极其难得。


在平山郁夫诸多成就之外,他还是一位不太为人知晓的收藏家,在镰仓市的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本部藏有他收藏的9千多件丝绸之路文物,品类众多,凡是到此参观者可能都会感叹他为此付出的心血,可能都会难以忘怀。2002年,中国政府为表彰他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向他颁发了“文化交流贡献奖”。平山郁夫各项事业的相得益彰,促进了他在绘画艺术方面的成就,也提升了他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2009年10月12日,平山郁夫在看到上海画家陈家泠的画集之后,为陈家泠12月在广东美术馆的展览写了一篇“献词”,这可能是他一生所从事的中日文化交流事业的最后的绝笔。平山郁夫在“献词”中说:“陈家泠先生的作品非常刺激,极具独创风格,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惊人视觉效果。他不仅在全面的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品格基础上,又将形式和技法重新进行了大胆的革命,并使之达到完美的境界。”“中国文化的真髓和艺术技法样式的出新,靠的是作者自身的修养和活学活用的创意。而陈家泠先生的作品就在告诉我们中国水墨画发展的方向和意义。作品中弯曲的线条,淡雅的色调,浓烈的块面,以及别具匠心的艺术平衡术,让我们有了着了魔似的感觉。”尽管平山郁夫对于一位当代中国画家作品的理解有着个人的偏好,可是,他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绘画的认识却超乎寻常。这种基于东方体系的文化认同,是平山郁夫一生的艺术追寻,由此追溯到50多年前他在东京第一次看到“敦煌艺术展”,使他从广岛原子弹爆炸中死里逃生的苦闷心灵,再次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由此激发了他参照敦煌壁画的风格创作了《佛教传来》,并一举成名。50多年间,平山郁夫就是怀着感恩的心回馈中日文化交流的事业,从这篇不长的“献词”中我们也可看出他的情感皈依。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