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公共空间内的“互动”

时间:2008-10-5文章作者:陈履生

 


陈履生


“双年展”是注定要弄出点事情来的。如果是风平浪静,可能就难以称之为“双年展”。2008年的第七届上海双年展开幕仅两天,三楼15号展位的斯洛伐克艺术家罗曼·昂达克的互动装置作品《测量宇宙》,因为部分观众用随身携带的圆珠笔在墙上“乱涂乱画”,在墙壁上留下很多刺眼的痕迹,使展览陷入尴尬中。“鉴于有观众在自己的互动装置作品上肆意涂鸦的不文明之举,斯洛伐克艺术家罗曼·昂达克昨天愤然‘封展’”。在中国,“封展”是很严重的事情,过去往往是与政治性的事件联系在一起,小事可以变大。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其前因后果都是因为“互动”,那就看看“互动”在当今美术馆中的问题。


互动是有条件的,首先是人的素质,那么,对于参观者素质的基本估计,应该是策展人或作品创作者必须要考量的。无疑,人有三六九等,中外都是如此,我们很难要求在一个公共空间中的人的素质在一个水平线上,因此,就应该有这个应对不同素质公众的思想准备。比如,中国美术馆在法国印象派大展期间,广场的栅栏上设置了一条与栅栏同宽的观众留言板,后来,上面有各式各样的留言,无疑有许多很不文明的言辞,面对这些不文明的言辞,只能说是尴尬和无奈。事实证明,为了社会的文明、和谐和稳定,在公共场合不适宜设置这类互动的留言板,否则,你将面对尴尬和无奈。因为你无法引导人们去写什么,不写什么,你也无法禁止人们写什么。另一方面来说,如果没有这样的设置,有人想写不文明的言辞或作心理的发泄都没有机会和条件。这也就是说,玩得起则玩,玩不起就不玩。


互动的条件之二,是要具备互动的基本可能,也就是说在空间、人力、资源等方面要有充分的准备。拿出问题的《测量宇宙》来说,这个互动装置作品本应由专人协助观众测量完身高后,提供水笔让当事人写上自己的姓名和来访日期。根据这样的创意,展厅空间的大小,协助观众测量身高的工作人员的数量,对于这件作品的未来状况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据报道,“开展首日,这个作品受到热捧,现场人潮拥挤”,可以想象在那个有限的空间内是很难面对“日均人流量超过5000人次”的现实,而配备多少工作人员以适应“观众在《测量宇宙》前面排起长龙”。现代中国人的排队有很多笑话,有时候排在后面的人根本不知道排队干什么,有队就排;如果当他排了半个小时的队,轮到他的时候却是这般,他可能会很失望,既没有拿到纪念品,也没有得到什么,因此,发泄一下可能也符合大众心理的基本诉求。相反,这件作品如果放在空间较大的户外广场,再安排百十位志愿者为公众服务,特别是遇到排队的情况,告知后来排队的人是干什么,那效果可能将是两样。当然,这不是原谅那些有不文明举动的人,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美术馆的公共性的现代问题。


互动是双刃剑。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