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向现实”在维也纳

时间:2007-11-27文章作者:陈履生

 


陈履生


维也纳在中国人的印象里,首先是金色大厅,是音乐,可是,当地的文化人给外国的文化人安排晚间的节目时,金色大厅并不是首选,因为在当地人的共识里,金色大厅并不是地道的奥地利音乐的代表。这个人口不到北京人口总数的国家,有着100多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所以,在维也纳,除了空气中飘浮着音乐之外,满眼可触各个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广告。而博物馆区的规模以及内容的丰富多样,都表明了它是一个少有的艺术之都。在维也纳,几乎看不到现代化的建筑,而来过这个城市的人无不对这个城市的古典建筑发出赞叹,好像是置身于希茜公主的世界里,但是,它又确确实实是现代的,而这个现代的面貌却是通过博物馆、美术馆来表现的。


奥地利现代艺术博物馆坐落在维也纳博物馆区的一个由过去的皇家马厩改成的博物馆中心内,它像一个天外来客坠落在这一片古典建筑群内,是维也纳很难得见到的现代建筑。10月25日,由中国美术馆与奥地利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划并联合主办“中国面向现实”展在维也纳开幕,将中国当代艺术的热潮推向了一个高峰。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在国外已形成气候,特别是通过拍卖形成的高价,不仅使人们刮目相看,而且让人大跌眼镜。这个世界变化快,这个世界真奇妙,通过中国的当代艺术可见一斑。中国当代艺术在欧洲展览不断,尤以奥地利为甚。中国当代艺术在欧洲之热,尤其在奥地利,那个热度是难以想象的。很难说清楚是什么样的力量使中国当代艺术让那些博物馆的馆长、策展人和收藏家有如此的狂热。最近伦敦的拍卖又传出了中国当代艺术高价位的信息,好像这一切又在刺激着一个良性循环,使中国当代艺术在欧洲有着不可阻挡之势。在“中国面向现实”这个展览中,为了汪建伟的一件作品,博物馆不惜将朝向广场的两个外立面顶端上的外挂装饰材料卸掉,其间的难度一言难尽,仅这一件作品的安装费就要花费90多万人民币。花钱是硬道理。外国人不傻,花钱自有花钱的道理。而这一切为什么,实在搞不懂,说不清。


尽管中国当代艺术在国内已经声名大涨,特别是像北京的798、上海的莫干山路这样通过当代艺术而形成旅游景区的状况,更是将中国的当代艺术置身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但是,鱼龙混杂的当代艺术常常引发专业范围内的争议,使得当代艺术的身份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与在国外的地位有着巨大的反差,使墙里开花墙外香。不过中国的当代艺术在近年来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也是必须正视的。如果说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当代艺术新潮,通过简单的模仿以及一些极端的行为获得了一些外国策展人和收藏家的青睐,也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那么,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艺术家的整体素质以及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文化的自觉都是今非昔比,“中国面向现实”展就可以说明其中的问题。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