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需要“时代华章”

时间:2007-11-25文章作者:陈履生

 


陈履生


现在的展览有很多,能为人称道的、为人传诵的、为人记忆的展览却很少,就好像一个全国性的美术或书法展览能收几万件作品、但能为人记住的作品和画家书家很少一样。10月26日至11月1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时代华章——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50年作品展”,让人们看到了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的辉煌,看到了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名作历久弥新的影响力,也看到了与之相应的当代美术创作的问题。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因为一饱眼福,有天天来的,也有来过三五次的,这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中是不多见的。


这是一个博物馆级的美术展览。为了纪念新中国画院体制建立50周年,北京画院和上海中国画院以学术挂帅,通过梳理历史,清仓查库,本着展示50年发展成就的宗旨,将展览分成了6个部分:1、岁月经典——50年精品特展;2、双星璀璨——齐白石、林风眠精品特展;3、群星辉映——名家作品特展;4、火红年代——50至70年代作品特展;5、刀锋情愫——版画作品特展;6、异彩纷呈——新时期作品特展。这个占据中国美术馆全部展厅的展览,以其宏大的规模,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新中国画院发展的代表性成就。这个展览既有反映两院50年来创作的广度和深度,又重点突出了齐白石、林风眠等一代画坛宗师。这个展览很好地处理了古与今的关系,既有传承又有发展,显示了一个体系之内一脉相传的关系。这个展览以南北辉映的对比,在学术上阐明了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京派”与“海派”的地缘风格,以及地缘风格的对比所呈现的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这个展览让人们重新思考画院体制在新世纪的问题,是走画院普及化的路线,还是坚持文化体制创新,以精品化代表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


这不是一个以量取胜的展览,也不是一个以大见长的展览,更不是一个以怪标新的展览,它以其严谨的学术思维,独特的展览策划,精到的展览设计,为学术、为展览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应该说,一个没有深厚底蕴的机构,是不可能举办这样的展览。关于这个展览,可以和值得总结的内容有很多,说到底,是有代表时代的代表性画家和作品。如果没有,那么,即使有再高超的炒作,有再学术的题目,有再吓人的来头,也难以服众,更难以为历史所检验。


两院过去的辉煌已成客观的历史,现在怎么办?时代需要“时代华章”,而如何续写“时代华章”?王明明和施大畏这两位现今的掌门人,可以说是任重道远。他们心里都清楚,如果没有一批老先生撑着,没有一批老画顶着,靠现在的画家和作品难以支撑如此的门面。在改革的时代潮流中,当代画院的发展首先得益于经济发展的成就,然而,这不代表着公益性的文化机构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养画家,不出人才,不出作品,如何公益性也是白搭。希望30年、50年后,现在的画家和作品能为他们的后人增添光彩,成为后人纪念80年、100年展中的不可或缺。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