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面临画册成灾的时代

时间:2006-3-16文章作者:陈履生
 

陈履生

 

为了树立文化春节的形象,许多部门都在不遗余力地努力,使春节能够有文化一点,有精神一些,因此,出现了图书庙会。现在,庙基本上都没有了,所以,沿用的庙会实际上是一种市集。本来在众多的庙会中能够出现一个图书庙会,应该说比较贴近市场,也使一部分人有了一个在节日期间能够出门逛逛的地方,可是,当你看到“图书10元1斤”的旗号,恐怕吃下去的年夜饭在肚里都会泛出另外的味道。这是北京出现的一处图书庙会,是一处以“图书10元1斤”为旗号的图书庙会。与之相应的是,在京城各处小胡同的菜场里,大白菜也是以论斤卖的方式走向千家万户,而图书的价格仅比大白菜贵一点而已。

 

据报道,此次庙会共有113家出版社的50万斤图书进场,庙会期间共销售20万斤图书。看到这样的报道确实是有点别扭,然而,从营销方面来说,不管是什么买卖,借鉴其他买卖中的营销手段都是无可厚非,不要说是论斤卖,就是撮堆卖,也未尝不能。可是,偏偏卖书论斤,有点异样,实在不雅。本来自古就有的图书事业是一项很神圣的事业,人们对它存有敬畏感,正好像过去对于有文字的纸都要另眼相看一样。那么,与图书相关的能够论斤卖的只有纸,印书的纸是以多少钱一吨来论。卖书如果和卖纸一样论斤的话,其纸变成书的文化创造就变成了关于纸的再加工,文化和文化意义的贬值和异化,这不仅是那些图书的编辑,就是读书人心里也会感到难受,孔老夫子在天之灵也会感叹。显然,图书论斤卖不只是一种营销手段的变化,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图书的文化含量发生了变化,图书的生产出现了问题。

 
图书之所以论斤卖,至少可以说明图书的数量太多。现在随着数码化的印刷技术的进步,随着从业人员的剧增,图书生产的周期缩短,产量扩大,加上图书的出版单位过多,而出版的产业化导致了对于利润的过度追求,导致了对于文化的责任心的下降,图书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拿美术图书中的个人画册来说,其数量之多不要说论斤卖,就是论堆卖,也是符合这一市场实际。按理说,一位画家出版一本画册不为多,而仅全国美协会员就有近万人,还有更大数量的省级美协会员,还有一位画家出版过三五本画家的,如此,巨大的数量实在是一个灾难。我们正面临画册成灾的时代。所谓的“自费画册”,因为“自费”就势不可当挡。不管画好画坏,不管有名无名,先印一本画册再说。所以,“自费画册”正排山倒海般地向我们涌来。而画册毫无编辑含量、文化含量,有的更是错误百出,张冠李戴,则是普遍的现象。最让人难受的是,那些毫无阅读、参考、保留价值的画册,弃之不能,藏之无处,实在令人左右为难。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