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述评

10/15页 共407

寻找苏里柯夫美术学院的大门

时间:2005-7-13文章作者:

 


陈履生


    在莫斯科,找苏里柯夫美术学院,不像在彼得堡找列宾美术学院那样容易。虽然这两所学院都是部属院校。彼得堡的列宾美术学院是涅瓦河畔的一栋历史悠久的标志性建筑,而苏里柯夫美术学院在莫斯科的一条普通的小街上,与周围的建筑相比,并没什么特别之处。当我们将车停在这所学院的大门前——没有门楼,仅是四扇普通的木门,而且还是合上的。门的立面墙上贴的石材已经很陈旧,右侧的墙上有一块不太醒目的青铜牌子。门口有四级台阶——它无论如何难以让人相信这就是著名的苏里柯夫美术学院的大门。因此,我们开始寻找苏里柯夫美术学院的大门。因为是小街,路上很少行人,而周围也不见邻居。我们正在为难之时,来了一位女士,她是艺术科学院派来专门接待我们的。她告诉我们就是从眼前的门中进去。我开始重新审视眼前的这所著名美术学院的大门,实在是太简陋了。我的脑子里马上就出现了自己上过学的南京艺术学院(原华东艺专)的大门,自己曾经去过的中央美院(原北平艺专)、中国美院(原浙江美院、国立艺专)的大门。


    虽然,苏联的美术教育深深影响了中国的现代美术教育,真正是 “老大哥”,然而,今天中国的美术学院中的任何一家的规模,都远远超过了俄罗斯的两所著名的美术学院,而门庭之气派也是“老大哥”难以相比。或许这样的比较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因为文化不同,而中国人好面子、喜欢新是一种文化传统。从古代开始,中国人就很讲究门庭,直到用画像石修墓门。中国民居的门都比较讲究,重视装饰。这一传统发展到今天,对一个单位来说,不管效益如何,也不管其中的质量怎样,门楼子都很气派。门前广场,广场雕塑(或门前的一对石狮),电动伸缩门,构成了当代中国的门庭景观。而换一个领导就要改换门庭,似乎也成了一种新的民俗。门庭作为一个区域范围内与建筑相关的景观,不仅有着实用的要求,而且还有着文化的表象意义,基本上能够反映与这一建筑相关的内涵。


    门庭与建筑、与单位有着直接的联系。中国不乏历史悠久的美术院校,也曾经有过能够反映悠久历史的院校建筑。可是,当代中国的美术院校的景观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艺术氛围,包括那些能够勾连人们作历史回想的建筑。两所国字号的美术院校中,中央美院是新地方、新建筑,中国美院是老地方、新建筑,其他的省级美术学院也都改换了门庭,毫无疑问,它们给人的感觉都是新学校。我们的那些值得骄傲的历史在翻新的过程中消失了,剩下的都是一些遗憾。当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在破旧立新的传统中改变着当代中国的形象,当代中国的环境艺术在贪新求洋的时尚中失去了地域的特点和个性的风格。如果像美术院校这样的艺术单位,都不能为所在的城市增添艺术的氛围,反映历史的积淀,那么,我们可能只能面对“新中国”了。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