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新闻的艺术反映出教育的问题

时间:2005-5-8文章作者:陈履生

 


  人咬狗是新闻,极端的行为成为艺术也是新闻,其共通处就是新闻的一般规律,只不过后者表现出了与时俱进的特色,而人咬狗在今天已经不像极端的行为成为艺术那样具有新闻的刺激性。行为艺术在中国是制造新闻的艺术,其艺术的含量就是新闻的力度。一段时期以来,行为艺术在中国从没有间断过,可是,随着社会容忍度的不断增强,加上见怪不怪,也就难以掀起波澜。然而,在中国,何以能刺激社会的神经,惟有道德,这也可以说是近20年来行为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那么,制造新闻的艺术在刺激社会的道德神经的时候,就显示了它的力度。最近,一美术学院的41位男女(其中2位女生,3位来自美术学院之外)学生裸体的行为艺术,就验证了这一般规律。该院的院长在事件之后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称此为“学生们课外自行策划和参与的一件行为艺术作品”,好像和学校脱离了干系。但是,他为此作的解释却让人深思——“当我们回过头来评判已经出现的这件学生的行为作品,作为一所艺术教育学术机构的负责人,如果也只能以民众时下的道德心态来进行评判,那么我们自身在学术评判面前将无地自容。”


  “虽然我本人并不认为这一作品在艺术上很成熟,但他们确是在真诚地做作品。他们出于表现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人’的概念而除去社会生活的附加物——衣服,选择了以人体作为材料的表达方式,这就触及了人们的一个敏感并引起激烈的争论。但我认为人们的道德心态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渐次地发生变化,试想二十多年前李谷一的一曲《乡恋》出来,顿时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甚至包括一些专业人士的猛烈抨击,说是‘亡国之音’,那么现在谁还会说那是亡国之音呢?我相信我们平静地回想一下自身二十多年的经历,都会找到许多依据说明,一段时间不可接受的东西,经过一定历程就变成了可以接受或者可以包容的东西,虽然今天涉及的这个话题,也许演变的进程会很长。”这位院长明显受到艺术进化论的影响,而他所说的“一段时间不可接受的东西,经过一定历程就变成了可以接受或者可以包容的东西”,尽管不新鲜,却表现出了“作为一所艺术教育学术机构的负责人”认知能力的问题。众所周知,历史的沉淀是有许多相应的渣滓,渣滓有可能沉渣泛起,可是,历史的沉淀功能还会将其沉淀为渣滓。历史上“一段时间不可接受的东西”,未必“经过一定历程就变成了可以接受或者可以包容的东西”,这难道还需要论证吗。


  这句话本不应该从院长的嘴中讲出,因为,他没有想到,有一天他的41位裸体的男女学生们在他的校园中上演这一让他“一段时间不可接受的东西”时,他是如何来看待、解释和处理。简单来说,是允许还是不允许。如果他不允许,那么,他的学生说,我们的院长说了“一段时间不可接受的东西,经过一定历程就变成了可以接受或者可以包容的东西”,如此,这位院长该如何?


新闻链接:



川音成都美术学院院长马一平教授就学生行为艺术作品《@41》
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的讲话



  《@41》是学生们课外自行策划和参与的一件行为艺术作品,事前既不会向院系领导预告,也没有老师参与指导。
  本院是按照一所专业美术学院的标准和格局建立的,因此整个教学框架参照各资深美术学院现行方案制定。各系各专业既坚持严谨的基础训练,又以开放的心态研究吸纳国内外当代艺术中新的艺术观念和语言方式,并以小块的实验教学方式纳入课堂。但迄今为止,行为艺术并未进入课堂训练项目。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西方现当代精神文化包括艺术的资讯以汹涌之势进入国门,必然极大地作用于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和艺术界。事实上二十多年来,中国美术已经发生了总体上的急剧变化,高等美术教育不可能无视于这种变化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从学术的角度去研究它并谨慎地吸取一些东西进入教学,这事实上是包括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在内的各个美术学院都在共同从事的工作。而当代艺术无论其艺术观念和语言方式都是一个空前庞杂的大系统,也没有一个如古典艺术一样的相对统一和恒定的评判标准,解读起来障碍更多。甚至其中很多艺术现象不但为普通民众所不接受,即使在艺术圈内也难得到大多数人的众口一词。但这并不能成为美术学院不去正视它研究它,并以行政手段限制学生接触的理由,事实上也限制不了,而接触就必有仿效。此次学生们在课外策划创作的《@41》便具有明显的仿效痕迹。行为艺术和裸体展示的行为艺术均源自西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批前卫艺术家也用这种方式做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94年十一名男女艺术家裸体叠于山头上,题名《为无名高地增高一米》,被誉为转型期实验艺术的重量作品,图片为国外多家美术馆收藏。但我们从不倡导学生们以裸体方式搞行为艺术,因为我们深知一个事实:在私密空间以外的任何地方赤身裸体均为现时中国国情下的民众道德心态所不见容。而将这种作品发表于网上这种社会公众领域则无异于将个人的艺术语言实验置于公众的现时道德裁判标准之下,因而承受众多的抨击亦在情理之中。而且我们不倡导裸体方式的另一个原因是,尽管学生们从理论上讲都已成人,但他们毕竟还处于受教育的成长阶段,他们众多的具有普通民众现时道德心态的家长亦多容易认为自己的孩子走上了歧途。而与此相关的另一问题是中国的前卫艺术家、理论家们向来多不重视甚至不屑于与普通民众沟通,这是一大弊端。包括《@41》的创作者们也缺乏对现时受众的观照心理。但尽管如此,当我们回过头来评判已经出现的这件学生的行为作品,作为一所艺术教育学术机构的负责人,如果也只能以民众时下的道德心态来进行评判,那么我们自身在学术评判面前将无地自容。学生们虽然脱了衣服,但他们并没有任何黄色淫秽的心态和行为,虽然我本人并不认为这一作品在艺术上很成熟,但他们确是在真诚地做作品。他们出于表现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人"的概念而除去社会生活的附加物――衣服,选择了以人体作为材料的表达方式,这就触及了人们的一个敏感并引起激烈的争论。但我认为人们的道德心态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渐次地发生变化,试想二十多年前李谷一的一曲《乡恋》出来,顿时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甚至包括一些专业人士的猛烈抨击,说是"亡国之音",那么现在谁还会说那是亡国之音呢?我相信我们平静地回想一下自身二十多年的经历,都会找到许多依据说明,一段时间不可接受的东西,经过一定历程就变成了可以接受或者可以包容的东西,虽然今天涉及的这个话题,也许演变的进程会很长。
  我感谢成都商报提供给我一个讲出自己看法的机会,同时对那些出于义愤而非出于私愤猛烈抨击这一作品和谴责学院的人们,我依然要致以真诚的谢意。因为在这些抨击的言辞下,我感受到一种关切年轻一代、关切学院发展的诚挚的心。我们之间虽然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有别,但我愿将它看作一种交流与沟通。我深信一切关心学院成长和发展的人们,只要你们愿意到学院来进行实地的深入考察,你们会如实地看到我们是以怎样的敬业精神在管理这所学院,而且全面而真切地了解我们在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是否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这样也许会释去你们心中的许多质疑。
(成都美院网站http://www.cycdmy.edu.cn/shownews.asp?id=370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