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三毛成为“哈韩”少年

时间:2005-3-15文章作者:陈履生


陈履生



  有一则报道说:“今年是‘三毛’诞生70周年,全国文艺界人士和各地的‘三毛迷’们将以各种形式纪念70岁高龄的三毛,届时各种不同版本的另类三毛将出现在大家面前。”其中有旧社会的流浪少年三毛,将变成背着大背包、以滑板代步的“哈韩”少年。由此想到这几年流行的戏说经典潮流,并感受到这一潮流开始涌进漫画界。从近年出现的“哈韩”现象来看,“哈韩”并不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而是一个值得反思、反省的问题。可是,“哈韩”的帽子却被人戴到了已经70岁的三毛的头上,不知道张乐平老人的在天之灵是作如何之想?


  在戏说经典的潮流中,许多人利用了经典的家喻户晓和深入人心,又把当代问题与经典中的人物作了猜想和嫁接,因此,有了《沙家浜》小说中的阿庆嫂与郭建光、胡传魁的三角关系。这种在时光隧道中的演义,所产生的往往是现时的娱乐性的庸俗。现在趁着三毛70岁的生日之机,各种狗尾续貂式的新的三毛的故事,令人感到这种戏说式的荒唐,除了“哈韩”,还有另类三毛之网络游戏版中的三毛摇身变成太空战士等等。


  漫画家张乐平所创造的三毛形象,是旧社会特殊时期内下层人民的一个缩影。他的流浪经历,揭示了那个时代中深刻的社会问题,人们对于三毛的怜悯,正是对那个时代的痛恨。而张乐平以艺术表现出的人文精神和给与社会的贡献,使得三毛成为一个时代的商标。显然,这个有着深深时代烙印的商标,不是可以随便贴和到处贴的,也不是可以任其发展和随意篡改的。当三毛告别了流浪和苦难,进入到新社会,张乐平所遇到的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要求时期,这位漫画家的无奈,在他20世纪50年代的一系列作品中都表现出来。所以,张乐平将三毛融入到新社会之中,却也暴露了时代的局限性。三毛戴上了红领巾,也失去了三毛天性中的最为感人的成分。从1997年到1984年的《三毛学雷锋》,1978年到1979年的《三毛与体育》,1978年到1980年的《三毛爱科学》,1980年到1981年的《三毛旅游记》,1985年到1986年的《三毛学法》,人们记住的,还是那旧社会的充满人文精神和艺术魅力的三毛形象。三毛的成功限制了张乐平的创造性,现实的要求又制约了张乐平的新的创造,张乐平是不幸的。幸运的是,张乐平抓住了时代的脉动为中国人创造了一个留存记忆、又值得怀念和珍重的三毛。


  像三毛这样的经典漫画形象,在中国是屈指可数。可以说,他是20世纪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这一文化遗产应该珍重和呵护。三毛的故事也像类似《红楼梦》那样的文学经典一样,如果想通过续写获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经典中的人物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他契合了所在的时代,又反映了时代的社会问题。我们今天可以续写骆驼祥子开出租,显然,他所开的出租与人们心目中的骆驼祥子这一形象与这一形象所关联的社会问题相去甚远。那么,将三毛引领到到21世纪,那个三毛怎么也摆脱不了那流浪的身世以及所经受的苦难,怎么也难以溶入到新的世纪。


  三毛与时俱进直至张乐平的离去。然而,三毛的与时俱进并没有因为张乐平的离去而终止他与时俱进的步伐,所以,他在今天又成了“哈韩”的少年。奇怪的是,为什么不能让“四毛”、“五毛”去“哈韩”?非得将此重任落到这位历经苦难又为人们爱戴的三毛身上。难道中国的漫画艺术家、动画艺术家、动漫艺术家只有在祖师爷的“三毛”身上做文章的能力,而别无其他创造的想法。今天,为何创造不出新的能为公众熟知且能流行的漫画形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纪念三毛诞生70周年之际,如果能够创造出能与三毛比肩的“四毛”、“五毛”,这才是对三毛诞辰的最好的纪念。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