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李戴的“莱比锡”

时间:2004-11-22文章作者:陈履生

 


陈履生



  莱比锡是德国东部的一个城市。中国美术界对它的认识,是因为有一个与之相关的“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博览会”,所以,莱比锡在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界被视为圣地。这种感觉正好电影人说好莱坞、科学家和作家说诺贝尔一样。早在1959年9月,中国就参加了这一展会,先后得过不少金奖、银奖、铜奖。1991年德国统一后,将其调整为“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由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德国国家图书馆和莱比锡市政府联合举办。迄今已有约180种图书获得了“世界最美的书”称号。2004年3月,中国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获得了这一评选的唯一金奖,24日的《光明日报》和27日的《中国文化报》均有报道。


  本来这是中国人应该为之骄傲的事情,特别是在每年安排到一些国家进行巡展的规则下,今年得到了在中国展出的机会,更是书籍装帧设计界的一件盛事。可是,10月29日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11月8日闭幕)的“世界最美的书设计艺术展”的新闻发布会上,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刘占文却公开指出受奖对象与事实相违,此言一出,举座跃?T?凑飧鼋鸾甭涞搅顺霭娣胶颖苯逃?霭嫔纾??鸾钡弥髟蚴歉蒙绲囊晃幻朗醣嗉??墒牵?樵恼獗居擅防挤技湍罟莨莩ち跽嘉闹鞅嗟摹笆澜缱蠲赖氖椤保↖SBN 7-5434-4436-4/J·256,2002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其版权页上明确地注明“装帧设计    蠹鱼阁    高绍红”,根据梅兰芳纪念馆最近就此事发表的声明,“蠹鱼阁”是中国画画家申少君的斋号。如此的张冠李戴,不仅关系到著作权人的名誉权,而且,还关系到“莱比锡”的权威性。


  按照主办方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席施耐特女士的介绍,“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有着严格的评审程序和全面的评审要求。每届评委会基本由7人组成,均是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著名书籍艺术家和教育家。其评选超越了国家、文字、内容等的不同,每年评选出14种获奖图书,主要强调书籍整体的艺术氛围,要求书籍的各个部分在美学上保持一致,装帧形式必须适合书籍内容,在制作上达到最高的艺术水平和最高的技术水平相统一。如此看来,好像评选没有什么问题。


  那就有可能是选送的问题。从相关报道中得知,“2003年,上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评选了16种图书参加‘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展览的“前言”中则说“由上海推荐”,可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材料说明这个“上海”是指上海某单位或上海某个人。而在“选送者”向莱比锡方面提供的资料上,设计者写的却是这本书版权页上的“撰文”者。这就奇怪了,“选送者”连起码的常识都不具备,又是以何种名义去选送?“莱比锡”连选送的资料都有问题,那又是如何体现“其严格的评审程序和全面的评审要求”?而所谓的权威性又是如何让人信服?


新闻链接:



“最美的书”暴露美中不足
新闻晚报2004年10月30日


记者孙立梅报道


  从昨天起至11月8日,“世界最美的书”设计艺术展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面对从1991年到2004年在全世界范围内挑选出来的185种“最美的书”,昨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却传出“美中不足”的不和谐音。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刘占文专程从北京赶来,激动地指出,2003年“世界最美的书”惟一金奖颁给了《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出版方河北教育出版社,但是这本书中的内页设计,其实是梅兰芳纪念馆。


  梅兰芳纪念馆  我们也参与了设计


  每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被公认为反映了当今世界书籍装帧艺术的最高水平。该项活动的评委会主席乌塔·施耐特女士,此次专程赶来上海。当记者询问“最美的书”的评选标准时,施耐特女士表示:“我们是把每本书都当作一个整体艺术的,‘美’的内容,包括书籍封面、版式编排、图文处理,甚至选用的印刷纸张等多个方面。”这时,刘占文站起来提出质疑:如果《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的封面设计属河北教育出版社,而内页设计由梅兰芳纪念馆完成,那么,这本书获得的“最美的书”金奖证书和奖章,是否也应按照“整体性”的原则,由两家单位的设计者们共享,而不应只通知河北教育社一方?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不会独占奖项


  其实,在场的河北教育出版社美术编辑室主任张志伟在一开始进行自我介绍时,就明确表示,这本书包含了多人的设计成果,而自己只负责封面和外包装设计,不过按国内出版社的习惯做法,在版权页“装帧设计”一栏,写的是封面设计张志伟的名字。但是,在“中国最美的书”向莱比锡方面提供的图书资料上,设计者写的却是为这本书做前言的朱先生的名字。因为朱先生已经过世,所以张志伟代表河北教育出版社来上海与施耐特见面。“这本书的内页,确实有梅兰芳纪念馆的设计成果,我们从来没否认过,我本人也不是指定的获奖者。我只是代表出版社来领奖的。这是一个集体设计,应该是共享的,我们愿意把问题说清楚。”


  [业内专家]
  我们在观念和管理上还很落后


  陶雪华女士是上海著名的图书装帧设计专家,上海译文社的村上春树系列就是出自她的手笔。对于“梅兰芳”获奖的归属问题,她表示,这完全是内地出版社在观念、管理上的落后造成的。“内地的出版社出一本书,美编负责封面,责任编辑确定版式,而出版科选择纸张,一本书被人为地拆成了好几个流程,整体性肯定会被破坏;而在西方,对一本书的设计,大都是由一个或固定几个设计师完成的,如果获奖,这些设计师可以共享,就跟奥斯卡颁奖一样。”


  对于内地图书参评“世界最美的书”,陶雪华说,除了选送图书外,有关方面也应考虑内地出版界的实际情况,在名单上表述清楚,就不至于产生昨天的尴尬场面。


 


“最美的书”媲美艺术品
东方网-劳动报2004年10月30日


  本报讯 由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授权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的“世界最美的书”设计艺术展,昨天上午在刘海粟美术馆开幕。


  “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由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德国国家图书馆和莱比锡市政府联合举办,吸引了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图书设计艺术家参选。从1991年至今,约有180种书获得了“世界最美的书”称号,每年被安排到一些国家进行巡展。2003年,上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评选了16种图书参加“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河北教育出版社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荣获了唯一的金奖。今年,“世界最美的书”首次登陆中国,选择在上海巡展。记者看到,陈列在各个展览大厅玻璃橱窗内的185种获奖书籍,有的素面相迎,有的色块艳丽,高贵典雅,大气横溢。同时展出的还有百种“德国最美的书”。


  法兰克福和莱比锡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席乌塔·施耐特介绍说,评选“世界最美的书”,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评审要求:设计独特的书,会凸现它的艺术氛围;书籍的封面、扉页、目录、插图、字体等在美学上应保持一致,装帧形式必须适合书籍内容。成为一本“最美的书”的关键,是在于它“是否构成了一件艺术品”,“体现了一种文化”。通常情况下,不仅要吸引人的视觉,还要使人手感舒适,捧起就不忍放下。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