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的主题玩弄“概念秀”

时间:2004-7-28文章作者:陈履生

陈履生


  中国的美术馆是越来越多,众多的美术馆与展览资源之间的矛盾则是不可避免。虽然展览的资源有限,但是,展览却在当代美术界成了一项事业,也成了少数人的一项产业。除了个人展览之外,比较多的是许多画家合在一起的群体性的展览,这一类展览一般都由策展人策划。在这些策展人之中,不排除有的以学术目标为策展方向,而更多的则是有以挣钱、敛画为策展目的。这一类展览都有一个感觉是很学术的名称,一般为四个字,通常包括这些关键词:“传统”、“现代”;“心象”、“意象”;“魅力”、“张力”;“延伸”、“传承”;“回顾”、“展望”。

  对于以挣钱、敛画为目的的展览来说,为了达到挣钱、敛画的目的,必须打出学术的旗号,因此,也就会弄出一些学术主题。而在确立了展览的主题之后,基本上就完成了学术的准备工作,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敛画。敛画的一个前提是,除了展览的作品之外,还要无偿交几张画给组织者,组织者再让这些画变现成为场租费、画册的印刷费、学术研讨会的出场费以及其他各种费用。在经过这样一个流程之后,一个有着“学术主题”的展览就出现了。可是,在展览中却看不出主题的表现。如果说要能看出主题,那只有牵强附会。如此这般,展览是不断出现,主题也是不断变化。

  当代的美术展览上演着“概念秀”,成为当代美术展览的一个倾向性的问题。面对这种“概念秀”的展览,如果仅仅是从新闻上看,那么,人们会误认为展览的学术高深以及学术的繁荣。学术的主题在展览中成了幌子,往往是挂羊头卖狗肉,其背后就是敛画的问题。这样的运作手段,画家们是心知肚明;这样的展览,画家们也是知道深浅。不参加的少;不参加的往往是画坛中的大腕,已经不屑于这种展览。但是,你不参加也无所谓,缺谁地球都转,总有画家会参加。对于多数画家来说,这样的展览还是一次机会,而在中国众多的画家人群中能有这一机会也是不容易。最可怜的是那些碍于情面的有一定职位的画家,往往是带头牺牲,这样的以身作则中透露出的无奈,主要通过展览中的作品表现出来,一般都是应酬之作。而一般的画家应付这些展览,如果让他们拿出得意之作也是不可能的。

  应酬如同友情出演。无疑,这会影响到展览的质量。这一方面是让画家围着这些展览疲于奔命,忙于应酬;另一方面,各行各业的人为了情面而赶场子捧场,置审美疲劳而不顾。最终是画家和观众都很累,偷着乐的是敛画的人得了利,背后的企业和商人发了财。而受到最大伤害的是艺术,因为这种应酬性的展览严重影响到当代中国美术的形象。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