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公共考古学”

时间:2010-10-24文章作者:陈履生

 


陈履生


因为曹操墓而使公共考古学(Public Archaeology,亦称“公众考古学”)出现在公众面前。客观来说,绝大多数人,包括考古专业内的人对于“公共考古学”基本不知,或了解甚少。可是,因为曹操墓的真假问题成为公共领域内的热门话题,因此,有些有学问的人就搬出了“公共考古学”,拿“公共考古学”说事,可是,说着说着就说歪了。


自上个世纪60、70年代首先出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公共考古学,是一个较新的学科。而在有关的介绍中,将它说成“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学科”。可以说,从它的提出开始就已经蕴含了不成熟的问题,因为它的定义——主要研究考古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与沟通、文化遗产保护、古为今用、考古发现对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及影响等诸多方面。如此看来这一门与公众相关、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学问,就有可能带来公共天文学,公共地理学,公共物理学,公共航天学,公共哲学,公共美学,公共心理学,公共人类学,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法学,公共艺术学,等等,因为几乎所有的学科都与公众相关,都对社会产生影响,所以,只要加上“公共”二字,都可以成为一门新的学科或新的研究领域,这就有可能导致二十几年前美学的泛滥而出现各种美学的状况。


考古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专业的学问。它是田野中的寂寞,是孤灯中的思索。考古人的形象就是长年累月在田野中的东寻西找,他们好像与世隔绝,他们用自己的专业与地下的古人和遗存对话。就考古学自身而言,没有公众的问题。“曹操墓”却将公众的视野转移到过去不太为公众关注的考古工作之中,本来对于普及考古学是一件好事,可是,类如电视直播等违背考古规律的社会运作,却在将考古引向公众领域的过程中埋下了祸根。因为客观存在的专业方面的失误,出现了在进入到公共领域之后持续不断的业余的质疑专业的状况,不仅令专门家们尴尬,而且也让当今中国最后一块净土的考古专业的失守暴露在公众面前。实际上就其本质而言,业余的质疑不是一个简单的真假问题,而是拷问专业的道德和操守的问题。因为当今中国社会有太多的造假,假到连专家都有假,所以,连真的都会有人质疑。过去,存在于考古学中的争议都是专家之间的学术之争,讲的是学理的问题。此番“曹操墓”在公共领域内的争议,论的是一般性的真假判断的问题,而主角是“学者”。当今这个“学者”是一个最容易引起公众思维混乱的宽泛的概念,对于科学的考古学,一般来说,许多非考古专业的学者是难以去质疑其中的问题,因为隔行如隔山。现在出现了质疑,首先是考古项目自身出现了问题,需要反省。而各种质疑成为一个大众娱乐的项目,成了完全的公共考古学,也不得不说是科学考古的悲哀。


为什么说公共考古学“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学科”,因为它产生的意义在于“使长期以来一直被少数考古学家、学者垄断的考古学开始走下‘学术的象牙塔’,并开始由传统的人类‘过去’的研究转向‘过去’与‘现代’连接,关注为现代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问题”。相信“公共物理学”、“公共航天学”等都走下“学术的象牙塔”,那么,也一定会出现像“曹操墓”一样的混乱状况。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