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的好还是瘦的好?——近期沪上艺展观感

时间:2016/3/26 21:38:00文章作者:林明杰

贾科梅蒂作品

 

   A4腰算什么!世界上把人塑造得最瘦的雕塑家贾科梅蒂作品展近日在余德耀美术馆开幕了。有趣的是,世界上把人画得最胖的画家波特罗的展览同时还在中华艺术宫举办着。

  到底是胖的好,还是瘦的好呢?

  贾科梅蒂和波特罗不是同一时代的艺术家。1901年出生的贾科梅蒂早在1966年就去世了,84岁的波特罗现在还精神着呢。艺术是随着时代的演进而赋予不同的使命的,所以两者不应该拿来一较高低,就像关公无法战秦琼。但有意思的是,他俩都创造了第一,贾科梅蒂是第一个把人塑造得那么瘦,波特罗是第一个把人塑造得那么胖。

  在看波特罗展览时,我偶然瞥到屏幕正在播放外国记者对波特罗的采访,恰好波特罗在说,对画家来说,世界上能画的东西就这么些,但你要把同样的东西画得让人一眼就看得出那是你画的,是与别人不同的,这是最重要的。

  就像星探在选歌星、影星时,最看重其辨识度。造型艺术也是同样道理。

  近来上海,大牌艺术家的展览蜂拥而至,令人目不暇接。一些北京的艺术和媒体同道也纷纷赶到上海来看展,颇为感慨近些年上海后来居上的表现。我觉得,在现当代艺术领域,上海从来不是“后来”,只不过地理位置比较边缘点罢了。如今,公家办的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及私人办的余德耀美术馆、龙美术馆、外滩美术馆等相继成势,竞相各展其长,遂成有凤来仪之胜景。

  只是风格、理念、国籍、年代不同的艺术家和作品几乎同时呈现,也让许多观众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如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之黄永砅展,场面很大,动物很多,很多人看不懂。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不同处之一为理解的开放性。那就是说,你既可以听作者或评论家的评说,也可以听从自己的心里的感受。我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不安定感,你可以联想到当今世界的种种。但据说黄永砅是个习惯跟自己过不去的艺术家,他喜欢否定自己。我们也不妨否定他。这个看上去温和儒雅貌似学者的艺术家,是不是可以考虑以后不用如此大体量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呢?

  大,总是容易吓唬到人的。你把床褥上的螨虫放大到恐龙这么大,魂都吓得出来。但如何在正常的尺度里,绽放出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就更考验艺术家。

  说到大,在龙美术馆展出的奥拉维尔·埃利亚松更是著名。他在纽约东河造的大型人工瀑布,最高的将近40米,几乎与自由女神等高;他还曾将“太阳”安装在泰特美术馆……有文章称,埃利亚松创作出了大量科技含量很高同时又兼具自然和文化双重性的经典作品。可以说,他的作品非常炫酷,观者有置身于好莱坞科幻大片中的感受。但有位资深艺术记者观后却对我说了不同的感受,她觉得埃利亚松的作品更多只是激发耳目之炫,但缺乏内在情感力量。倒不如貌似纤纤弱弱的贾科梅蒂,那种唐吉柯德的孤傲,那种历经劫火的透彻,给心灵带来的震撼和感动更持久深沉。

  或许当今人类艺术的精彩正在于有这么多的不同,有这么多的不同理解,有这么多的可能性,有这么多的比较可以让我们感知自己心灵真正的需要。

  艺术其实是人类心灵所需的一种“药”,药效如何,既有药本身效能高低之别,也有是否对症下药的原因。古代中国,只有中医,而且一个医生往往包治各科杂症。西方的情况也差不多。如今,医生不仅有中医和西医,还有大量的分科。药则更是千千万万,难以尽述。艺术也是如此。这正是现代文明给人类的创造力带来巨大可能性的体现。

埃利亚松《开放的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