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寂寞人未老 江山多娇貌更新

时间:2015/10/14 20:02:45文章作者:新民晚报 记者 林明杰
  ——记耄耋画家姜德溥

  日前,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为老校友姜德溥举办首次大型个展。81岁了,才首次由权威学术机构为之主办个展并收藏其作品。姜德溥被问及漫长而寂寞的艺术之旅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他说,做自己爱做的事,不觉得寂寞。

  说起来,姜德溥是第一批由新中国培养的画家。1950年他考入原国立艺专(即今之中国美院),得到了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关良等大师的亲炙。但他的艺术征途并没有因此而一帆风顺。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北京中央建筑工程部,曾参与武汉长江大桥的艺术设计工作;后来为了能进行美术创作,又主动要求调到湖北省美术创作室。

  1956年美术界搞起了“职业化”运动,他为了可以全身心地投入美术创作,向组织申请了职业化,于是成了新中国成立后最早自谋生路的职业化画家之一。不料,职业化后来反而使他成了体制外的“非专业”画家,长期处于美术界的边缘,寂寞耕耘。

  他回到上海后,追随他崇敬的刘海粟、朱屺瞻等前辈学艺,从而打开了艺术灵感之门。但这些老先生带给他的艺术理念,却与他所处的时代有些格格不入,于是显得更寂寞了。

  改革开放之初,他和一些年轻画家一起创办了民间艺术团体草草社,进行艺术创新探索。这个团体中涌现了不少名家,如陈家泠、仇德树、曾密等,但姜德溥依然默默无闻。

  寂寞从来没有让姜德溥对艺术探索有丝毫放弃。国门打开之后,他看到了世界艺术之纷繁,也体会到中国艺术家谋求突破和被世界认可的焦虑。他一直坚持油画与国画的同步探索,后来逐渐从传统水墨走到重彩,探寻出带有抽象精神的中国山水,但他画中的抽象并非西方的抽象,而是缘于中国山水皴法以及书法的抽象,蕴涵着浓浓的传统意韵,同时涌动着活泼泼的时代精神(见图)。

  姜德溥说,他一直记得赵无极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曾寄语国内艺术同行——中国艺术家要立足于世界,一定不要忘了依靠中国文化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