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鉴别一拥而上的电视鉴宝

时间:2009-6-14 19:57:50文章作者:高素娜
露怯的鉴宝专家日前,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薛翔到台北圆山饭店参加艺术交流活动,在下榻饭店的厕间“发现”了一幅明代书画家王宠的“真迹”,并立即向媒体表示,愿意以1万美金买下。但台北故宫博物院马上澄清,这幅画只是复制品,价值仅100元,真品完好无损地收藏于台北故宫。一时间,薛翔此举在广大收藏爱好者中引发热议,由于薛翔经常上电视,被很多鉴宝类节目聘为鉴宝专家,因此议论的焦点便直指当今的“荧屏鉴宝热”和形形色色的鉴定专家们。褒贬不一的鉴宝节目电视鉴宝栏目最早诞生于何时存有争议,但由央视二套的《鉴宝》引热全国荧屏之说在圈内较为认可。之后的几年中,北京电视台的《天下收藏》、中国教育频道的《美术苑》、凤凰卫视的《投资收藏》、吉林卫视的《找你》、天津都市频道的《艺品藏拍》、湖南娱乐频道的《艺术玩家》、浙江经济生活频道的《宝藏》、昆明电视台的《盛世典藏》等十几档与“宝”有关的栏目,均迅速火爆。而由此引发的全民收藏热和对电视鉴宝节目的诟病,也风生水起、争议不断。如果“百度”一下“电视鉴宝”和“专家鉴宝”,立刻就会出现诸如“电视鉴宝竟拿假货蒙事儿”、“电视鉴宝节目‘钱味儿’太浓”、“知情人揭露电视鉴宝以假当真”等海量的负面词条,而由此引发的各种官司和纠纷也不绝于耳。记者调查发现,鉴宝类电视栏目在收藏界存有两种评价,一方面是普通收藏爱好者的普遍叫好,另一方面是业内行家的一片骂声。如此剧烈的反差不禁使人心生疑窦:民众与行家何以存在如此迥异的判断?是对问题的认知程度不同还是关注角度不同?肯定者认为,电视鉴宝栏目在通俗文化的传播、民众素养的培育方面功不可没,老百姓在看电视的同时既获得了娱乐快感,又增加了历史文物知识;反对者的质疑则包含多个层面,如节目同质化严重、部分环节存在炒作和人为操控嫌疑、部分专家对艺术品的真伪判定有误、节目只谈升值不谈风险、所请专家是否为业内权威、专家是否能为艺术品定价、主持人砸毁仿制品是否合理等。其中,对电视节目中出现的各类专家身份、专家所报的艺术品价格和节目中弥漫的钱味儿尤为排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央电视台的《鉴宝》和北京电视台的《天下收藏》栏目是此类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两档,前者以其所邀请的故宫、国博等单位专家的权威性而闻名,后者则以其“去伪存真”的口号和对赝品的一锤砸之让观众大呼过瘾。但两者亦存在诸多质疑,如《鉴宝》所请专家实践性不足,对市场上利用高科技做出来的仿品无法鉴别;而《天下收藏》的一锤定音则存在盲目性,因为即使是高仿品也有其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不能一砸了之。在《谁在收藏中国》作者、艺术品市场研究者吴树看来,鉴宝栏目之所以褒贬不一,其主要原因是有两个让人刺激和感兴趣的环节,一是辨别所呈“宝物”的真伪及文化品位,二是给“宝物”估价。而正是这两个环节,恰恰容易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即专家对“宝物”的价值判断过分迁就市场,也就是说,一件宝物能卖多少钱决定了它的全部价值。这样做,不但从文化上颠覆了文物自身的价值体系,而且导致了受众在收藏理念上陷入误区。“它暗示人们,拥有‘宝贝’就能一夜暴富。”节目雷同令人厌倦业内人士估计,我国艺术品收藏者的人数已达8000万。“这么多的收藏者,就是把所有的古董打碎,一人一片也分不过来!”著名陶艺家、清华大学教授白明认为,如此热闹的场面并不是中国人的素养提高了,而是很多人存在盲目的捡漏的心态,鉴宝栏目在此番收藏热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新闻媒体联手上演鉴宝大戏、拍卖公司变身魔幻大师、文物成了送礼就送的‘脑白金’、全民藏宝已成为一场数千万人参与的‘愚人节’游戏……”在吴树看来,这种奇观构成了一场“国宝闹剧”。“鉴宝类节目已成为专家表演的舞台,他们都是电视节目营造出来的,只会在电视上卖关子,以价格做噱头,给人营造一个虚幻的、一夜暴富的大梦,而不会真正传授观众辨伪知识。”吴树认为,专家在节目现场对艺术品定价的依据是相关、相仿艺术品的拍卖价格,但此价格存在虚幻性,且拍卖公司也有很多猫腻。“目前的鉴宝类节目更侧重文物的市场价值而不是文化价值,这种取向必须调整,普及文物常识,教人们鉴别真伪,应成为这类节目的宗旨。”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电视中的“熟脸”专家们各有特点,有的是“飞行专家”——全国各地飞,走马灯似地现身淘宝节目;有的是“一眼专家”,随便看看就能定乾坤,轻易地分出真伪;还有的是“装托专家”,经常认真为假或认假为真;更有甚者,被冠以“全能专家”的封号,鉴定、著书、讲理论样样通,还会对藏品“精确”估价……“作为大众传播,不应该一方面普及知识,一方面又给观众误导。”在白明看来,全国各类鉴宝节目所出现的惊人雷同性完全是“资源浪费”。“社会上对鉴宝类节目的质疑可以理解。很多时候,出现在电视中的专家是受主办方、出资方牵制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书画鉴赏专家黄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曾经有某电视台鉴宝栏目邀请我去当评委,提出要我抬高藏品价格的要求,被我拒绝。对于这类鉴宝节目,收藏者不能偏听偏信。”黄鼎表示,鉴宝类节目大多不过是娱乐类节目,一些出现在媒体上的专家掺有“水分”。出于节目效果考虑,专家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比他的鉴赏眼光更为重要。一个好的现象是,在人们对鉴宝节目的争议声中,电视台也开始想办法进行调整。如《鉴宝》虽然仍突出“价格”效应,但主持人也会不停地提示“跟着藏品学知识”。而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一档以收藏为主的电视栏目《爱家收藏》目前也已停播,停播原因虽未披露,但据该台工作人员介绍,《爱家收藏》为“送播”节目,并非中国教育电视台自己制作。目前,该台另一档艺术纪录片节目已经开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