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间艺术活在现代都市里

时间:2003-04-01文章作者:
“磨剪子戗菜刀”的工艺口诀是什么?木轮马车跑起来声音越大是不是说明工艺越好?民间的纺织印染所用材料都是环保的吗?谈起民间手工艺文化,潘鲁生博士和他的同事有说不完的话题。潘鲁生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同时兼任中国民俗研究所所长,国家教育部人文学科研究项目《民间工艺文化生态保护与调研》的主持人。潘鲁生近20年在田野调研收集的民艺藏品近万件,并在1998年申请并获批准成立全国首家民办性质的中国民艺博物馆。近日,记者走进堆满了民间工艺品的研究所。潘鲁生把民间文化看做是一种生态环境。他说,在这种生态环境中繁衍、生长了不同的民间文化之树和民间文化果实。如果文化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文化也就会凋零、失落或者畸形。1996年,潘鲁生和他的考察小组以传统民间手工艺文化为切入点,以山东省为主,进行了一项“民间工艺文化生态保护计划”的调查。潘鲁生认为:“用文献形式把原有技术形态、文化方式、生产生活方式记录下来迫在眉睫。”民俗研究所唐家路博士说,以前对民间艺术的研究更多的是从艺术美学、审美角度去做,现在要全方面研究,注重民间艺术与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关系。他说:“我们搜集了大量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渔猎工具,不单是从审美角度欣赏,还要研究其制作过程,与当地历史、自然资源、风土人情这些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的关系。”潘鲁生说:“只有将民间文化还原到民众生活的环境中,才能深入探讨民间文化的内涵。”他们的田野调查分两种。一是动态调研。像每年一些传统的民俗节日,他们都会赶庙会,记录历史遗存;第二,是对定点的记录。山东省内几十个有代表性的村庄及手工艺作坊成为他们的考察对象。比如他们对织布和印花布的档号发展史,工种、工序、所有材料等,通过图像、图片、文字、录像进行长期记录。在进行最基础的田野调查同时,潘鲁生提出要把民间文化资源化为一种现实动力,通过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来与现实生活结合。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在今年2月底,他开发的“传统年画雕版再造工艺”通过专家鉴定。传统的木版年画雕版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珍宝,多采用棠梨木手工雕刻,但由于手工制版工艺复杂、成本高、使用寿命短、保存难,历史上优秀的年画雕版多已流失绝迹。“传统年画雕版再造工艺”把传统木版年画工艺与现代材料相结合,运用激光技术、橡胶及硫化工艺使年画雕版制作批量化,与民间年画雕版既有异曲同工的原始纯朴风韵,还加入了各种装饰技艺视觉效果,凸显出了现代人的审美格调。运用该工艺制作的年画雕版不仅有传统年画雕版的外型和功能,本身还是独具中国民间特色的艺术饰品。这一工艺已经被列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纪念品项目名录。潘鲁生还认为,要保护民间文化资源特别是手工艺术,应该建立民间艺人档案、建立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域、设立文化旅游的景点、建立民艺资料馆所、设立民艺研究机构,在有条件的都市科研院所设立民艺作坊,吸引现代人参与,体验民间生产、生活方式。在大学、中学、小学设立民间工艺技术课程,起到开发智力,开发动手能力,学习、借鉴、研究民间技艺的目的,也为民间文化保护与开发培养更多的具有手工技能的专业或非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