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摘:

上一页
下一页
1/1页 共0

大批平庸城雕出现原因析

时间:2004-05-12文章作者:林明杰
?80%的平庸之作,10%的劣作,当关心上海城市雕塑的人们在为这个令人失望的统计数据感叹议论时,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平庸劣作当初是怎样造就的?华东师大教授、上海油画雕塑院艺委会主任周长江认为,有4大因素造成了这种状况[center][B]历史局限选域太窄[/B][/center]人们对上海城市雕塑的要求,是随着这个城市的发展而提高的。过去人们对城雕的要求没有这么高,眼界也不够高。而且当时选择城市雕塑的可比性条件差,范围有限,一般只是在上海征稿,最多全国征稿,不似现在从世界范围来选择作品。显然,仅依靠一个地方的雕塑家来作出大量好作品是不可能的,更何况雕塑领域上海在全国来讲不算强,有局限,先天不足。[left][B]甲方作主艺术迁就[/B][/left]我们的城市雕塑选择权一般不是属于官员就是属于老板,都是甲方说了算。甲方的喜好和欣赏水平决定了这座城市的雕塑品位。而许多雕塑家为了自己的作品入选而投其所好。所谓招标,可信度底,暗箱操作。评审专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雕塑界还还记得“五卅”纪念碑的诞生过程,当时评选过程公正、认真,专家起到了应起的作用,至今这件城雕的魅力和现代感都不显落后。但随着城雕和经济利益挂上了钩,而相应的管理、评审、选拔机制却滞后,问题变得复杂了。不少雕塑家称城雕为“菜雕”,视为谋生获利之营生,而非个人艺术创作。[center][B]观念落后研究甚少[/B][/center]上海的雕塑界存在整体观念落后状况。上海的城市定位是现代的,但上海的雕塑艺术家对现代雕塑有很深研究的相当少,真正从事现代雕塑的几乎没有,而能够建立自己风格体系,艺术语言相当纯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几乎没有。大量的是“万能”雕塑家,要抽象给抽象,要具象给具象,什么都能做,都不到位。作为多元化的大都市应该有传统风格雕塑生存发展的广阔空间,但是,如果在这个正在大步迈向未来世界的城市,80%的雕塑家艺术观念较为落后,眼界较为狭隘,那就成问题了。[center][B]教育空缺人才匮乏[/B][/center]上海在当代雕塑艺术的教育几乎等于零。我们学院里教的还仅是怎样把人体雕得准确。我们培养出来的艺术家如何和这个城市吻合呢?不是今天缺乏符合上海需要的雕塑人才,而是将来相当时期内都将没有合适的人才——如果这种教育机制还是继续的话。[center][B]专家对策:[/B][/center]周长江建议,上海要建立广泛、公平的雕塑家信息资源库;评审机构人员不要固定,要灵活,避免权力过于集中,要让专家的意见充分起作用。需要造城雕时,可以从专家库中请在不同艺术风格领域有权威的专家来考察环境,选择合适的雕塑风格,并选择适合的雕塑家。一旦决定了创作人选,就要充分尊重其创作,不要横加干涉。评委会专家的眼界要宽,不能太狭窄,不能有利益牵涉。挪用美术界一句老话:有怎样的评委就有怎样的展览——有怎样的城雕决策人,就会有怎样的城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