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摘:

上一页
下一页
1/1页 共0

赵延年版画欣赏

时间:2002-08-29文章作者:中国文化报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版画家赵延年先生,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创作以鲁迅小说为题材的版画作品,仅为《阿Q正传》一书,就刻制插图60余幅。日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赵延年木刻插图本〈阿Q正传〉》,受到喜爱鲁迅作品和版画艺术的广大读者的欢迎。早在解放前,赵延年即以《读》、《负木者》等作品初露头角,其运刀之流畅、构图之饱满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显示了在版画艺术上的才华。在此后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实践中,他多方探索,学习借鉴外国版画技法,为日后创作的走向成熟做好了准备。遵照鲁迅先生关于创作木刻要“以刀代笔,放刀直干”的教导,多年来,赵延年始终站在社会大众一边,以一个普通人的心去感受、去观察、去创作。他创作的《精卫填海》(1987),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矢志不移的奋斗精神。创作时,他用大平刀刻出大海的波涛,那粗犷的强刀触与波涛汹涌的海浪,在力的运动结构上,十分神似。海的博大、汹涌的波涛,则衬托出空中飞翔投石的精卫鸟的豪迈与坚毅。赵延年在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大平刀刻法。他发现用形体宽而笨的大平刀,更能够表现出“放刀直干”的主动精神。用大平刀狠力在木版上冲刻,所产生的那种不规则的、粗犷的强刀触,以及木版爆裂的微痕等,这种较强的刀味和斑驳趣味之艺术效果,都是用小刻刀创作所无法达到的。他既用大平刀冲刻,也用大平刀来铲、刮、挑,从而使其作品,能具有多种刀味与木味,表现力十分丰富。黑白木刻,按常规操作,应是反刻反印。赵延年为使自己的创作有更大的自由度,便独创了一种正刻正印的透印法。这种透印法,是直接在木版上作画稿,刻制完成后,再用薄皮纸和厚油墨来拓印。中国传统绘画中,有“墨分五色”之说;“透印法”却可以使作者能够更方便地把握住墨色的厚、薄、浓、淡、润、枯,以及墨色之间的对比与协调,从而根据所需墨色而用不同的力量来拓印,即可产生所欲达到的效果。因而,赵延年的作品,便能够于纤毫毕现之处,呈现出刀触美;在刀触与墨色轻淡处,则能显示出层次之美来。赵延年木刻作品的一个显著特色,是能够很好地体现鲁迅先生所说的“力之美”。这个“力之美”在其作品中的表现,一是内容上的“有力”,即作品取材于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反映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再一个,则是其表现手法上的“有力”。他的刀法,粗犷中不乏细致,细致中蕴含刚劲,形成了其特有的一种刚柔相济的版画语言。版画家邵克平说:《阿Q正传》的木刻插图,“把绍兴这个典型的环境与阿Q这个人物的典型形象,都塑造出来了”。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