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摘:

上一页
下一页
1/1页 共0

中国版画有点“偏食”

时间:2003-9-15文章作者:萧扬
9月6日至18日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行的首届北京国际版画双年展扭转了人们对于版画的“偏见”。版画在中国公众的生活中远不及国画、书法和油画火热,然而双年展上精品荟萃、风格迥异的版画艺术精品以其独有的艺术语言为中国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向版画艺术王国的窗口,人们的观念也随之改变。展览展出的300件版画作品是双年展评审团从43个国家和地区选送的520件版画作品中精心评选出来的,代表了当今世界版画最高的艺术成就。来自亚洲、澳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200多位版画艺术家也借助双年展提供的平台,围绕振兴版画艺术展开交流。这样一场版画界的盛会带给了艺术家、公众、举办方怎样的收获呢?记者在双年展期间采访了各方人士。[B]■中国一些铜版、石版作品只属入门级[/B]记者在采访了几位国外艺术家后,发现他们对中国版画家作品的看法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外国艺术家对中国艺术家的木版画作品(绝版木版和黑白木刻)普遍评价极高,但对铜版、石版作品兴趣不大,甚至特别指出有些中国艺术家在这些种类的版画创作上表现肤浅,制作粗糙,技法单调,处理不到位,材料不讲究,本次版画双年展的银奖获得者,来自法国的安德列先生认为一些中国版画家的铜版和石版作品还只属于入门级别。而国内艺术家在认真观看了国外艺术家的作品后,感到从中不难读出艺术家的知识层面、绘画功底和认真投入的态度,这些都是国内艺术家应该学习的。[B]■版画要走入中国家庭[/B]中央美院版画系吴长江教授认为,目前中国的版画最先解决的应该是“走向大众”的问题。版画其实是最具大众性的艺术品,它可以多次复制,成本相对低廉,非常适合在家中欣赏。在欧洲,版画是进入家庭的,而在中国,版画既没有走进众多收藏家的视野,也未能进入日益增多的对艺术有需求的家庭。吴教授感慨道,中国有那么多的建筑,那么多老百姓在买房子,什么时候,中国的版画能进入那些大厦,甚至寻常的百姓家呢?他说,只有更多的老百姓喜欢上版画才能最终给版画的创作者打一剂强心针。[B]■艺术无国界,交流应平等[/B]尽管许多国内外艺术家认为本届双年展是所有国际版画展览中的典范,但也有一些艺术家认为,今年参展的艺术家的数量还不是很多,一些著名的艺术家或具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没有机会参与进来。对此,主办方的有关人士也深有同感并且表示,本届双年展依然存在着某一个机构圈定参加者的现象。既然命名为国际展,就应该与国际接轨,在各个方面都应该遵循“艺术无国界,交流应平等”的规则。主办方的有关人士表示,希望在下一届可以给所有艺术家一个公平参与的机会,让艺术来讲话。[B]■让艺术精神与企业财力结合[/B]本次版画双年展的承办单位之一北京泰和经典文化交流公司的董事长董贵强本身是一名版画爱好者,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版画展很大的支持,并且不要求任何回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今后还打算建立一个版画博物馆,提供一个流动的空间,让中国的版画走出去,让外国的大师级作品走进来。董先生说,艺术家和企业家的结合,能让艺术精神发扬光大,而企业家也从中找寻到人生的另一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