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宇的装饰艺术

时间:2004-10-23文章作者:张玉花
许多人将张光宇(1900-1964)视为中国“装饰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作品贯穿着一种新的风格——后人指认为“装饰风”。本文从插图、封面字体、动画电影设计、舞台服饰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张光宇的艺术特点——简练、装饰性;他以装饰为手段,追求着一个目标——新中国画。张光宇的艺术意味着20世纪30年代开始萌起的现代艺术观的转折。同时,他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与西方现代设计的手法相结合,创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现代设计,成为探索中国现代设计的先行者。谈到张光宇先生,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将他与“装饰”连在一起。有人说:张光宇开创了中国的“装饰学派”,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在他这里呈现出新的面貌。中国的传统绘画到明清时呈现衰落趋势,“四王”等中国画家经常局限于对以往古人的描摹,在创新上则显出不足。张光宇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描融入装饰因素,在色彩上突破传统,将民间艺术、戏剧脸谱的用色带入他的艺术,开一代新风。从小时候对民间艺术和京剧的热爱,到后来学习舞台美术、画漫画,张光宇的艺术经历是当今任何一个艺术家所不能重复的。“没有学院派的约束,更没有艺术的清规戒律”使他能够除旧创新,做出了同时代某些“科班”出身的人没有做出的成就。他的装饰在形式上是对我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升华,表现了“一种向上的,飞升的能鼓起崇高超拔精神的境界”。[1]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神是张光宇装饰艺术的源泉。我们可以将他的装饰风格的形成上溯到他年轻时对中国京剧的爱好上。1914年,张光宇来到上海第二师范附属小学读书,课余时间他常去附近“新舞台”戏院后台化妆室看演员画花脸,有时候也在前台的空座看白戏。京剧在色彩、造型、音乐上的程式化和节奏感对张光宇艺术创作中的装饰性和韵律感产生了重要影响。运用京剧脸谱的夸张变形,强化形象性格特点的艺术手法一直是张光宇艺术创作的一个特点。在《谈美术片的美术》一文中他曾说:“在动笔的同时还应运用戏剧的手法为角色创作出性格。首先是开脸,注意眼神以及眉宇间的善良或邪恶,鼻形与口形的美与丑的勾法,也能左右性格。其次是塑造全身的形状,大致为肥瘦长短。然而可以从线条变化中,表现出正直和狡猾的性格,再加上动作就能成为有生命的东西了。”[2]他在《上海漫画》第一期所画的薛刚的脸谱的旁白中记道:“中国的旧剧的特殊情味,是美妙的图案性,在表演、唱词、化妆等都充满着图案的意味,他们所勾的花脸,也有不少美妙的图案,更能衬托出各个人的特性。“[3]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张光宇追求艺术的“图案性”,目的不只是“美妙”,更重要的是“衬托出各个人的特性”。考察受张光宇的装饰艺术影响的艺术家,我们发现有些艺术家已经背离了张光宇装饰艺术的初衷———强化形象的性格特征,演化为单纯的“为装饰而装饰”的形式追求。张光宇装饰艺术的形成是与他年轻时从事实用美术工作分不开的。在上海新舞台戏院,张光宇拜上海新舞台戏剧置景主任张聿光(曾兼任上海美专校长)为师,学画舞台布景,在实际工作中受了锻炼,为他的装饰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基础。1921年张光宇来到南洋烟草公司广告部当绘画员,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图案,“老板叫我把一幅月份牌画面装饰得好看一些,在这个‘装饰’要求的启发下,才画了图案。从那时起,我就没有把绘画与图案分割开来。”[4]“没有把绘画与图案分割开来”,成为此后张光宇绘画创作的风格之一。在他的装饰艺术里贯穿着图案创作的根本法则,“我总是力图扩大它(图案)的领域,冲破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概念,使图案的根本法则运用于画面造型、结构和色彩处理;作为绘画研究来说,我是把线描当作建筑的钢骨水泥来看的,这是看家本领,同时自始至终贯注于装饰意匠和样式化的肯定处理。”[5]把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描作为装饰艺术的框架,运用图案的装饰意匠和样式化处理,是张光宇装饰艺术的创作法则。有人曾经把张光宇等具有民族化的独特装饰风格的艺术家称为“中国民间画派”,他也自称为“新时代的民间艺人”。这种对民间艺术的偏爱与他儿时受的家庭熏陶是分不开的。据张光宇的儿子张大羽回忆:祖父行医之暇,经常带孩子看大戏,逛市场,逢年过节还给买些泥娃娃、面具等民间玩具。张光宇谈到这类民间玩具时,说起其中打动人心的因素:“艺术的至性在真,装饰得无可装饰便是拙。”[6]“至性在真”和“装饰得无可装饰便是拙”表达了张光宇对装饰艺术的深刻理解。在许多人看来,装饰是慢工出细活,是手“做”出来的,与人的内在精神无多大关系。实际上,装饰艺术的至性不是单纯的美,而是“真”,要真切表达艺术家的理想和心境。“装饰得无可装饰”呈现给观者的是自然的结果,是“拙”,而不是对细枝末节的刻意修饰、锦上添花。生活在当时最开放的城市上海,张光宇具有一种开阔的视野。张光宇将京剧、版画、玉器和铜器线雕,以及石刻的线描艺术融入自己的画中,同时,他很善于汲取西方现代艺术的新鲜营养。德国包豪斯学院、墨西哥壁画以及德国表现主义等,对他都有影响。由于他民族传统修养深厚,任何外来艺术到他手里,他都能消化吸收,形成自己具有中国气派的独特风格。就现在来看,他为数相当多的漫画依然洋味十足。当时,他还与同时期国内的知名艺术团体“决澜社”成员交往,张光宇先生的夫人生前一直保存着他与部分决澜社成员的合影。他的艺术在早期曾受到墨西哥壁画家里维拉的弟子珂弗罗皮斯的影响。珂氏擅于用方和圆的基本形收拾规整对象,画面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张光宇、邵洵美等非常喜欢珂氏的艺术,邵洵美还在《时代》杂志上写文章介绍珂弗罗皮斯夫妇,说珂氏的艺术“从脸上一个变形或是身上一条曲线,我们已可以明白那个对象心理上的变化”。[7]受珂氏的启发,这一时期张光宇的作品更加趋向简练和富有装饰性,并时常伴有“珂弗罗皮斯式”的幽默,更重要的是,张光宇从珂弗罗皮斯那里学会了用装饰强化形象性格特征的手法。《民间情歌》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光宇对中国传统艺术和外来艺术兼收并蓄的能力。从他的代表作《西游漫记》中,我们可以发现埃及正面律的影子。在第四章第二页,第五章第六页上,他把古埃及墓室中的壁画上的人物引入漫画中,不但给人以古朴庄重的感觉,还让人感到恰如其分、浑然天成,同时表达出来的是中国人的意识和感情。正是由于这种自立精神,他的艺术特色才没有被外来艺术所淹没,反而成为“当时的高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如张仃先生曾说过:“在我青年时代步入社会之初,即靠投稿漫画为生。因自己来自农村,受民间艺术影响较深,最初看到张光宇的漫画就很受震动。他的风格已经成熟,既是民间的,又是现代的,正是自己所追求的理想,这在光宇先生的作品中都有充分的表达。”此外,张光宇对袁运甫、丁绍光等的艺术都有很大影响。注释:[1]王家树《光宇箴言》一文,载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论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6年。[2][4][5]《装饰——纪念张光宇特刊》1992年,第4期,第41页。[3]《上海漫画》,周刊,(1928、4—1930、6)第1期,上海中国美术刊行社。[6]张光宇《民间情歌》第1页,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年版。[7]]《时代画报》(1929、10—1937、5)第5卷第4期,上海中国美术刊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