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徐唯辛的矿工情结

时间:2006-7-28 15:46:04文章作者:孙炜
每当矿难发生之际,我们的耳畔仿佛也听到了轰隆一声巨响,心脏好像被人紧捏一把……我们时时牵挂着每一个在矿难中生死挣扎的普通矿工兄弟;我们和他们的家人心贴心:为矿工兄弟们的侥幸而庆幸、为不幸而悲痛、为黑心矿主的良知缺失而愤慨!这种感觉,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群众,情同彼此———中国煤矿工人的安全生产和生活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举国上下的高度关注。这是社会的进步:人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作为中国艺术家的徐唯辛,作为中国的民主党派的成员———致公党中国人民大学主委,他可能比我们拥有更多的情愫和感慨。他的内心不仅有割舍不断的矿工情结,还有,他手中的那支画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真实动人的矿工像。1今年的5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场轰动一时的《现实主义之路———七人油画展》,而备受关注和赞誉最多的恐怕就是画家徐唯辛的油画“矿工系列”。他画的矿工头像,黑色而凝重,憨厚又质朴,真实的眼神里透露出某种飘渺的光彩,令人浮想翩翩。特别是作品巨大的尺寸,把矿工的头像放大到真人的数十倍,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给人以震撼。于是,许多观众说,这才是真正走“现实主义之路”的当代画家!“矿工系列”作品正在北京展览期间,又传来某地发生了矿难的消息。有位观众拉住画家的手,落了泪。他说:“我看着您作品上矿工的眼睛,感受到矿工兄弟们内心的忧伤和期望,我心痛!”这位观众手指着那幅名为《2005中国煤矿札记———曾被瓦斯烧伤的矿工》的油画,喉头在蠕动,一时语塞……徐唯辛的“矿工系列”作品,看似有种扑面而来的沉重和悲怆,让人感到心情沉郁,其实,他笔触下流动的是脉脉温情,是一种细致入微的人性的关怀。画家在接受记者访问时介绍道:《2005中国煤矿札记———曾被瓦斯烧伤的矿工》的主人翁,是一位真实的矿工。画家说:“那是去年11月,我在朋友的帮助下来到河北的某处小煤窑,为的是体验煤矿生活。我第一个看见的矿工就是他。身材高大,淳朴厚道,可他的脸上却是伤痕累累,一问,才知道那是曾被瓦斯烧伤的纪念。我当时就很难过,心想,曾被瓦斯烧伤得如此严重,可他依旧从事着下矿的工作,这需要多么大的决心,需要克服多么大的心理障碍!我下过矿道,我理解那种工作感受。”徐唯辛还说:“我知道,中国与其说是能源大国,还不如说是能源紧缺大国,而煤炭工业对于我们经济建设是何等的重要,你就可想而知。但是,为我们经济发展作出如此贡献的矿工们,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现状却是非常之差,这使我的内心变得非常矛盾。”于是,在画家徐唯辛的心里,这位曾被瓦斯烧伤的矿工的形象挥之不去,成为他行走在现实主义之路的一个重要艺术形象!2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的教授,徐唯辛先生近十年来始终把自己关注的焦点投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群,他的表现农民工生活的著名作品《工棚》和反映环境污染对人类危害的《酸雨》,都曾获得国家艺术大奖。近两年,他作为艺术家把自己所有的热情和关怀投入到“矿工系列”的创作。他说:“矿工与农民工一样,是所有中国人都熟知的群体,在媒体上和生活中,大家谁没有见过和知道他们?为何只有极少数画家在作品里表现他们?那就是:“心里有,才看得见”,底蕴厚薄决定画家能看见多少。甚至,一刹那,一个眼神就心领神会,就到了骨子里,这样的例子不少。如果画家心里没有对社会底层的同情和认知及尊敬,就会熟视无睹,即便在“生活”里呆一辈子也弄不出艺术作品来。”十四岁才开始学画的徐唯辛,有着极强的艺术天分,而且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名闻遐迩的青年画家。在美院学习期间,他也曾经下过矿区,画过矿工。那时候,由于受教条思想的影响,他笔下的矿工形象是高大的,思想是空洞的,感情是苍白的。他说:“我想这主要还是由于自己缺乏对社会、对生活、对矿工的真实了解。我那时浅薄的阅历使我对社会和生活的理解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如今,他知道:在依旧高大的矿工形象下面,是一颗颗脆弱的心脏!这两年来,他跑了不少矿区。比如北京郊区的门头沟煤矿、河北秦皇岛附近的煤矿,上个月他又去了山西的煤矿。他看过国内设备最先进生产线,但是,他还是最关心所谓的小煤窑。要知道,所谓的小煤窑,大都是个体的,这里无论是生产条件还是生活环境都很差,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人家一听你是北京来的人,避之唯恐不及,怎么还会给你提供创作的机会。于是,他只得四处求人,做了许多“保证”。许多矿工知道他是来自北京名牌大学的教授,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们变得怯怯的,不敢与之相近。每当这时,徐唯辛总是大步向前,与矿工们热情握手,热情相拥,并且拍着矿工们的肩膀大声嚷:“我们是兄弟!”是的,我们是兄弟———只有拥有如此真挚感情的艺术家,才能够给我们带来感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