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资讯

上一页
1/234页 共6999

中国十余派绣娘非遗博览会“论剑”

时间:2016/9/26 文章来源:中新网济南 赵晓、 曾洁


图为绣娘现场刺绣。梁犇/摄

  一根细针,几缕丝线在绣娘们灵巧的双手下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老虎、青蛙、牡丹……蜀绣、湘绣、潮绣、鲁绣等十余派绣娘稳坐于熙熙攘攘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现场“论剑”,闹中取静地展示着流传了四千多年的古老手艺。

  记者23日在非遗博览会现场看到,此次汇集了京、蜀、满、潮、湘等多派高手绣娘。绣娘们虽分散于不同展厅,但一比高下的势头却在会场“暗流涌动”,许多观众游走于各个派别之间,观摩咨询,甚至吐露拜师学艺的念头。

  来自四川的蜀派绣娘用两根针、一张绢,在正反两面同时绣出两个服饰、发饰迥异的昭君肖像;来自广东的潮派绣娘则用钉金绣法造就浮雕效果的金边牡丹;来自黑龙江的满族绣娘用古老的错针法绣出现代感十足的仲夏美景;来自河北的京派绣娘则展示清朝皇帝、皇后大婚所穿的礼服,并向观众讲解京绣如何用平针、齐针绣出庄重典雅的宫廷范儿。

  “入门只需五、六个月,熟练则要五、六年,若想学会这鬅毛针法,要扎扎实实学二十年才行。”湘派绣娘李露用一根细针指着绢布上逐渐成型的半个栩栩如生的虎头告诉记者。据了解,鬅毛针法是湘绣的著名针法,正是这个技艺让湘绣赢得“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

  人人都知道鬅毛针是湘绣绝技,但能坚持苦学二十年的人却寥寥无几,李露说,现在有不少湘绣培训班吸引年轻人进课堂学老手艺,但湘绣讲究慢工出细活,要坐冷板凳,有的人学着学着就半途而废了,相比之下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更能延续这门老手艺的“香火”。

  对此,蜀绣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康宁也说,短期培训无法培养专业刺绣人才,年轻人的谋生需求与刺绣的学习周期冲突,现在蜀绣已开始用减免学费的方式留住年轻学生,期待为古老技艺吸收新鲜血液。

  据悉,中国刺绣距今已有四、五千年历史,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还有京绣、鲁绣、汴绣、杭绣等著名绣派,维吾尔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也拥有特色刺绣技艺。

图为湘绣作品。赵晓/摄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