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上一页
1/356页 共10660

田景 褪下军装 转身陶艺

时间:2019/1/19 文章来源:消费日报网

   印象中的军人英挺刚硬,身手矫健利落,田景在部队的时候也是这样一种姿态,五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他执着的个性,退伍后在外从事传统文化相关产业,心中充满儿时记忆的向往,听说当代建盏产业悄然崛起,他再也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毅然放弃在外已成熟的事业,拾起了年少时候的梦,回到泥土的世界里。

   田景的家在建阳水吉镇上,距离大路后门的宋代建窑遗址只有几公里。水吉的龙窑是依山而建的,蜿蜒绵长,窑室早已坍塌,但是那一道两米宽窑床还在,窑床两边还有几百道石阶,田景小的时候就都在这里玩耍,和其他的孩子不同,田景对这一遗迹充满好奇,常常想象着龙窑当年窑火鼎盛的场景。

   田景对龙窑的遐想,来自于父亲的启蒙。早在70年代初,他父亲就收藏不少宋元时期闽北当地的瓷器,主要是青瓷、青白瓷,当然也有水吉当地的建盏。那是个物质资料匮乏的年代,在相对闭塞的山区小城里,人们无暇顾及到那些老旧的瓷碗,而田景的父亲已经慧眼如炬地察觉到那些古瓷上蕴蓄的光芒。田景从小看到父亲摆弄那些古瓷,有的满是积尘,有的残破不堪,但是父亲还是视为珍宝。耳濡目染中,田景对于那些古瓷,对于龙窑,都有认识,一有机会看到类似的瓷器,总会多琢磨一下,查阅一番,在闽北地区看到其他窑址也会留心观察。

   渐渐地,宋元古瓷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建盏的工艺文化也被进一步恢复和挖掘,田景在古瓷和建盏工艺上的积累也更加深入。

   当田景决定以烧制陶瓷为业,专门烧制建盏的时候他本以为父亲会支持他,不料,他父亲却反对他烧盏。父亲对他说:“做陶艺是一个辛苦的工作,天天和泥土打交道,你不一定能坐得住。”田景没能得到父亲的支持,选择了参军,一进部队就是五年,这五年里,他从稚嫩走向成熟,也磨练出了刻苦坚持的精神。

   归乡初尝烧制建盏的田景,已是接受过军旅生涯和社会的洗礼的青年,父亲见他如此坚定,仍然不改当年的选择,便全力帮助他研究和烧制建盏。田景开始遍访散落民间的老艺人,学习各家建盏工艺,潜心研究建盏烧造技术,为了尝试泥土对釉面的影响,他几乎走遍了建阳的山林间,为了寻找合适使用的原材料,他几乎尝试过水吉的所有矿石产区,为提高自己对陶艺的了解,南下德化、北上景德镇、龙泉、宜兴等与之相关的工艺产地,他几乎沉醉在黑瓷的世界里,几年时间,访遍各地知名窑口,在景德镇见到当地匠人修坯技艺的精湛,便三月不归家,在景德镇学习器型的拉坯。

   田景是最早一批以民间力量推进建盏的民间艺人,在外访学的过程中,借力武夷山深厚的茶文化底蕴,积极推广建盏文化,平时为人性格豪爽,做事雷厉风行,得到了许多建盏、茶相关爱好者的喜爱。2016年在同行中最早烧出紫金盏,并被陕西博物馆收藏,他也是最早烧出建盏艺人公认为皇冠上明珠的曜变天目。

   田景脱下军装,却没有脱去军人的质朴与坚韧,投身陶艺之后,他的个性和创造力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以“种莲人”的温情,用独特的釉面,打造“莲”盏系列,为茶的世界献上一朵朵永不凋谢的莲。

   ?田景"莲"系列作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