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资讯

2/234页 共6999

山西和顺牵绣传承人:让千年硬质绣广为人知

时间:2017/12/25 文章来源:中新网 作者李庭耀


《和谐中国》是范素萍苏州研修的毕业作品,作品由六个龙首、六个虎型葫芦、六朵牡丹花、六只小蝙蝠构成六角形,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受访者供图

  “不同于在软质的丝绸上刺绣,在多层纯棉粗布裱糊的硬质底上,无论是纳还是绣,每一针每一线都必须用力牵紧,所以叫牵绣。”22日,和顺牵绣传承人范素萍说,虽然和顺牵绣在山西晋中一带已流传上千年,但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她要用自己的针线让千年硬质绣被更多人所知道、所了解。

区别于四大名绣,晋绣是硬质绣,一般采用多层布裱糊后形成的硬质底,刺绣时每一针每一线都必须用力牵紧,并且可以多层次叠压组合,层次分明且立体感更强,可以形成立体绣。受访者供图

  和顺牵绣是保存于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的一种古老的传统绣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被称为晋绣的代表。区别于四大名绣,晋绣是硬质绣,一般采用多层布裱糊后形成的硬质底,刺绣时每一针每一线都必须用力牵紧,并且可以多层次叠压组合,层次分明且立体感更强,可以形成立体绣。2006年,和顺牵绣被列入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范素萍出生在和顺县石叠村的一户牵绣世家,她的童年,牵绣无处不在,小时候穿的虎头鞋、戴的虎头帽、脚底的鞋垫都是奶奶和妈妈的作品。在她的记忆中,最多的就是奶奶和妈妈在农闲时低头绣鞋垫的身影。

  范素萍说:“七八岁的时候,只要妈妈把针线放到一边,我就会想拿起来绣图案。”家庭的影响,让范素萍对牵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母亲和奶奶的言传身教,让范素萍掌握了基本的牵绣技巧。十二岁的时候,范素萍独立绣制出人生中的第一个作品,开始正式拿针绣花。

每件牵绣作品,从开始到完成都需要手工制作,没有任何机械可以替代手工操作。受访者供图

  “每件牵绣作品,从开始到完成都需要手工制作,没有任何机械可以替代手工操作。”范素萍向记者介绍了牵绣的制作流程,把纯棉粗布铺在平整的木板上,把打好的玉米面浆用手在面布上抹匀,再将同样大小的面料铺上去,用擀面杖擀平压实,重复三至四层。放在太阳光底下晾晒两天,制成硬质底。然后用剪刀裁面,用铅笔在白纸上把图样画好,再用透明塑料纸印刻在布面上。接下来就是配线、调色、按照画好的图样把每一针每一线在硬质底上用力牵紧。

  对牵绣的热爱让范素萍不断地寻求牵绣技艺的提升。2009年,范素萍去苏州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中国雕刻刺绣研修班”,学习了十个月。“在苏州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让我明白只有创新设计才能保持民间艺术的生命力。”范素萍说。

  《和谐中国》是范素萍苏州研修的毕业作品,作品由六个龙首、六个虎型葫芦、六朵牡丹花、六只小蝙蝠构成六角形,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范素萍的影响下,她的三个女儿都开始从事和顺牵绣的制作。2006年,范素萍创立了和顺县卉峰手工绣艺中心,开发和顺牵绣手工艺品,培训牵绣手艺人。范素萍说,她和女儿已经培训过上万名学习和顺牵绣的学生。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顺牵绣,范素萍坚持带着自己制作的作品参加各种展览。2010年,她的作品《和谐中国》入选上海世博会参展并获得入围奖。2011年,她的作品《和谐长寿》在深圳文博会分会场举办的“中国刺绣24个绣种精品展”的“中丝园杯”中获金奖,从此晋绣被列入中国24个绣种之一。2017年,范素萍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公布的首批“大国非遗工匠”认定名单。

  今年是52岁的范素萍拿起绣针的第四十个年头,她说,搞艺术的人永远不会老,自己会一直绣下去。“作为和顺牵绣的传承人,我感觉肩负重任,要让更多的人去知道、去了解和顺牵绣这种硬质绣。”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